耕耘在语文的田野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耕耘在语文的田野上 广汉市王小槐名师工作室主任、 广汉中学省特级教师王小槐力作 《耕耘在语文的田野上》一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学习》 2014 年第 2 期发表,其文章标题醒目荣登该刊物封面。 这是献给广汉教育 致力于提升教育品质、 打造教育品牌的最好礼物, 也是广汉教育注重 强师能、重师技、育名师、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现推出王老的 《耕 耘在语文的田野上》全文,以飨 4000 教育同仁。 耕耘在语文的田野上 “‘小槐’不‘小’,身量足超过一米七五,大眼睛、薄嘴唇, 森密的黑发衬着白皙灵动的脸, 十足的风神俊朗; 上穿浅兰对襟布扣 衫,脚蹬白底青布圆口功夫鞋——这便一点不像‘槐’,倒是多了几 分‘竹’的挺拔与劲健。” 没想到, 三十多年后, 我的第一届学生叶相国还能这样清晰地描 述出我当年的形象,植物作比,生动传神。光阴荏苒,现在的我已不 再年轻,不再像修竹,更像老槐了。在教育战线上,我已耕耘三十多 年了。有人说教育像是农业,那么教师就应该是农民。我当过知青, 知青其实就是农民。现在从事的教育,本质上还是农业,我依然还是 一个农民,一件事情一做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年的时间,把自己雕塑 成一个老农形象,耕耘在语文的田野中,恬淡,朴素,安静。盘点一 下三十多年的成长过程,可以概括为经历了“三道”。 一、“无道”之苦闷 记得刚从学校毕业时,二十来岁,年少轻狂,有打尽天下无敌手 的架势。分配到我读高中时的开县临江中学,一同分来十人,有人教 高中,我却被分配教初中,并担任班主任。心中极为不平衡,认为自 己大材小用了,进而狂妄地扬言在全县教书我没有怕过哪个! 没想到上了讲台, 则完全不是那回事。 记得我在讲 《石壕吏》 时, 学校陈继荣校长推门进来听课,当时头“嗡”地响了起来,慌慌张张 之中把“石壕吏”写成了“石壕史”,学生开怀大笑,弄得我满脸通 红;后来云里雾里,不知讲了些什么,虽然当时是冬天,汗水却湿透 了我的衣服。 这一棒就把我敲晕了。 回想当年自己的教学, 无知狂妄, 深感羞愧! 而我的管理呢?当时我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必须怕我, 能够令行禁 止。但学生就是不怕我,专门与我作对。令不能行,禁不能止,课堂 就像个农贸市场,人声鼎沸;上课成了一种折磨,气急败坏之下,我 采取的办法是告状、打骂、惩罚。于是经常到学生家里去告状,并帮 助家长痛打学生;课堂上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骂学生脸皮厚,原子 弹都炸不透,甚至穿起皮鞋踢过学生,弄得家长来找学校麻烦,师生 关系剑拔弩张,放暑假时,我寝室的玻璃全被学生砸烂了。 我苦闷彷徨。 以为凭苦干就可以出成绩, 现实却给我展示了它最 残酷的一面。 为什么我一心为了学生, 他们却不买账?为什么我对他 们如此好, 他们却偏偏与我作对?为什么我教学如此尽心尽力, 效果 却不明显?我就像一个不懂怎样拾掇、侍弄庄稼的农民。这个阶段, 是我成长的第一个瓶颈,也是我的第一个“坎”。在这道门槛面前, 是望而却步, 一蹶不振, 做个谋生型的老师了此一生; 还是痛苦蜕变, 破茧成蝶,迎接新生?我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二、“霸道”之反思 在我成长的十字路口, 我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秦德芳 老师。他是我成长路上的第一个恩师,也是我高中的语文老师,他才 华横溢,为人严厉,是当时万县地区九县市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后来 调到大学做了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 秦老师要求我必须把小学到中学的教材从第一字到最后一个字 都认认真真的读下去, 把课后作业认认真真做一遍。 他常常跟班听我 的课,指导我的教学。 在教研室的地上他用粉笔给我讲解示范郑振铎 的《石湖》 、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的情景,如在昨天, 历历在目。 秦老师既像严父, 又如慈母。对于我的进步,他从没有当面夸奖 过,反而常常指出我的种种不是, 但在其他老师面前却对我不吝表扬。 当从别人那里知道了老师对我进步的肯定,更增强了我进步的信心。 我的教学效果开始明显改善。 1982 年我送第一届初中,一炮打响, 考试成绩全县第一;从而在开县崭露头角。 在成绩面前,我开始得意忘形起来,进而桀骜不驯,成了当时有 名的刺头。那时的初中没有晚自习,于是每天晚上跑到街上看录像, 最后发展到录像厅里有了我的 “专座”;每周六下午跑到茶馆听川剧, 最后在茶馆里有了我的“常座”。校长在教师大会上,多次进行了不 点名批评;但我自恃教学效果突出, 依然我行我素。 为了教育培养我, 让我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 感谢学校领导, 派我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 作。在高中教学中,我才真正见识到语文教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语 文园地的旖旎迷人;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反思自己,开始研 究教材建构的体系, 研究教材知能点的分布, 思考语文 “教”与“学” 的规律,探索语文课堂如何才能省时高效。 1987 年送第一届

文档评论(0)

183****8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