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 第119条、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要成立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矿长任组长,分管矿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工作。 第120条:从事冲击地压防治的专职人员,必须参加冲击地压知识培训,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条件、冲击危险监测及治理等有关知识。 第121条:冲击地压小组是冲击地压防治的业务管理部门,组织对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水平延深、采区(工作面)设计方案进行审批;组织冲击地压防治专业技术培训、调研、业务指导和监督;组织冲击地压防治的科技公关、技术研究、新技术推广、调研;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等。 第122条:地质测量科负责冲击危险区域的地质资料分析,主要包括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强度以及区域地质构造的分析,提供坚硬顶板距煤层间距等厚线图,并按时进行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安监科负责冲击地压安全隐患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123条: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生产区队的区(队)长、技术员分别为冲击地压防治的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在矿专职人员指导下协助实施冲击危险监测,组织实施解危措施,执行相关防护及应急避险规定等。 第124条:对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如孤岛工作面、高应力集中区、构造应力区、回收煤柱及边角煤、采空区大面积悬顶、沿空掘巷等,要作为隐患排查的重点,确定可能发生冲击的地点。 第125条:根据冲击危险地点的地质及开采条件,判定巷道及工作面可能发生冲击的类型,如顶底板冲击、巷帮冲击等。 第126条:开采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时,必须编制专门设计。采区(工作面)设计方案必须同时编制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项设计,正在生产的采区(工作面),应编制补充设计。 第127条:采区(工作面)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同一采区内的工作面应按顺序进行开采,避免形成孤岛工作面。 回采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沿空送巷)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5m。采区隔离煤柱留设应综合考虑煤层赋存条件等因素,避开应力高峰区,但不得小于40m。 合理确定工作面切眼和停采线位置。相邻工作面切眼、停采线尽可能对齐,避免出现梯形、三角形或矩形等不规则煤柱,多煤层开采时,下层工作面不应越过上分层工作面的切眼或停采线,上层煤开采不应留下给下层煤开采带来困难的煤柱区。 回采工作面应背向采空区及煤柱去开采,避免面向采空区或煤柱区开采而产生应力集中。 同一区段(条带)采空区两侧不得同时进行采掘(巷修)活动,掘进工作面不得尾随采煤工作面进行掘进。 违反上述规定时,必须进行冲击地压危险评估,报公司审批。 第128条:边角煤、采区内残留煤柱、孤岛工作面等高应力集中区开采前,必须首先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估,然后再进行开采设计,制订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技术措施,并报公司审批。 第129条:在有冲击危险的区域进行采掘作业前,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防治冲击地压的内容,冲击重点区域要编制有害气体管理专项措施,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 第130条: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危险预测预报制度,预测预报由冲击地压防治专门机构负责。冲击危险程度的预测结果和处理意见由矿长、总工程师审核。监测数据要存档。 第131条:冲击危险程度分为三级: Ⅰ级(严重冲击危险区)—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解危处理的地区; Ⅱ级(中等冲击危险区)—需要进行解危处理的地区; Ⅲ级(无冲击危险区)—可以正常工作的地区。 严重冲击危险区与中等冲击危险区统称为有冲击危险区。 第132条:冲击危险程度可以采用经验类比分析法、钻屑法、电磁辐射仪、微震监测、地音监测等方法确定。以经验类比分析法和钻屑法为主,结合电磁辐射仪、微震监测及地音监测等方法预测冲击危险。 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确定冲击危险性临界指标,并报公司备案 第133条:用经验类比分析法评定冲击危险级别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本煤层已发生冲击地压,或相似条件下的采区已发生冲击地压。 (2)、煤层具有冲击倾向。 (3)、煤层老顶为厚5m以上,抗压强度大于70MPa的坚硬岩层。 (4)、孤岛形、半岛形煤柱或本煤层支撑压力影响区。 (5)、上部煤层遗留煤柱或停采线附近遗留煤柱。 (6)、煤层厚度和倾角有突然变化。 (7)、褶曲和断层等地质构造带。 (8)、煤炮剧烈、频繁。 第134条:钻屑法采用小直径钻头(一般为42mm),钻眼深度一般为7~10m,间距为3~5m(重点区域间距适当加密)。记录每米钻进时的煤粉量,接近或超过临界指标时,判定为有冲击危险;记录钻进时的动力效应,如声响、卡钻、吸钻、钻孔冲击等现象,作为鉴别冲击危险的参考指标。 第135条:用钻粉率指数法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标,可参照表1的规定执行。 表1中所列的钻孔深度内,实际钻粉率达到响应的指标或出现钻杆卡死现象,可判所测工作地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