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2.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科学家的故事 1 简述制备细胞膜的原理、材料选择和过程。 2 通过图片讲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阐明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除病毒外的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 细胞是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 虎克利用自己发明的显微镜首次发现细胞 , 从而开启了 细胞研究的大门。 19 世纪 50 年代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确立了细胞的重 要性 , 并由此形成了细胞生物学。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 应用 , 细胞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质的飞跃 , 人们对细胞亚显微水平的结构和功能也有 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 这标志着现代细胞生物学时期的到来。在此过程中 , 许多科 学家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 比利时裔美国科学家阿尔伯特 · 克劳德、比利时的克里斯 汀 · 德迪夫和罗马尼亚裔美国科学家乔治 · 埃米尔 · 帕拉德就是其中最著名的 “ 三剑 客 ” 。他们因为细胞结构和功能组织的发现而分享 1974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们的评价是 “ 三人的研究成果为现代细胞生物学的诞生 发挥了重要作用 ” 。 1 勇于探幽入微的克劳德 克劳德于 1899 年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 是一位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他帮助建立 了现代细胞生物学 , 发展了一套用于分析细胞结构的方法。他原本是一个与学问毫无关 系的铁匠 , 在学校读了几年书后 , 在 12 岁那年就去了一家钢厂工作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 , 克劳德服役于英国情报局 , 并因为勇敢获得了奖章。战后 , 他为当一名铁匠师傅考 入矿山学校 , 在学校里接触到化学后 , 萌生了做学问的念头。当时比利时政府宣布参加过 一战的老兵不需要高中文凭就可以上大学 , 于是克劳德申请就读于列日大学的医学院。 1928 年 , 他顺利获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 , 并于次年前往柏林达拉姆的德皇凯撒威廉研究 院继续他的博士后学习。最后于 1929 年加入纽约市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继续他的研究 工作。 在细胞学说创立后的 100 年间 , 人们对细胞的研究都只是停留在形态结构的简单描 述水平 , 细胞里面一团胶状物究竟是何物 , 并未被人所知。克劳德决心把细胞内部的组分 分离开。在 1930 年 , 克劳德首先发明了细胞组分分离技术 , 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 胞进行离心 , 从而使研究人员可获得足够数量相对均匀的组织匀浆来进行细胞生物化学 和形态学分析。这是一种沿用至今的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此外 , 他率 先将电子显微镜作为亚细胞结构研究工具应用到生命科学领域研究 , 这也是他的又一项 重大科学贡献。 1945 年 , 克劳德和他的同事发表了培养细胞的第一张电子显微镜照片 , 首次发现了一些新的细胞亚显微结构 —— 线粒体和内质网 , 他们是第一个把线粒体定义 为细胞的动力工厂的人。这次重大突破开创了细胞生物学 , 开启了现代细胞生物学的一 扇大门 , 为随后全面深入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奠定了基础。 2 敏锐洞察力的德迪夫发现溶酶体 德迪夫出生于英国伦敦郊外泰晤士迪顿 , 在安特卫普长大 , 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和弗拉芒语四种语言。比 利时的父亲和德国的母亲为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 , 从比利时暂时搬到英国 , 直至 1920 年全家又搬回比利时。德 迪夫在安特卫普的圣母学院完成初等教育 ,1934 年秋进入天主教勒芬大学主攻古代人文。大学期间 , 德迪夫学 习了拉丁文、哲学和数学等课程。但他逐渐发现对医学和科学更感兴趣 , 从而树立终身从事科研的理想。 1938 年 , 德迪夫毕业后一方面就读医学院并最终获得医学学位 , 另一方面开始研究胰岛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德迪夫作为军医加入比利时军队为士兵服务。在法国南部执行任务时 , 不幸被德军 俘获。在随后押往战俘营时 , 凭借熟练的德语能力而成功逃脱。回到比利时后 , 德迪夫继续开始他的实验研究。 在 1948 年之后 , 德迪夫在勒芬大学一方面教授生物化学课 , 一方面花费大量时间继续研究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德迪夫在运用差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时发现 ,6- 磷酸葡萄糖酶总是与微粒体一起被分离。当时人们普遍认为 , 微粒体是一些破碎的线粒体 , 但德迪夫却看到的是 ,6- 磷酸葡萄糖酶并不与线粒体一起被分离。而且采用细胞 组分分级分离技术得到的酸性磷酸酶活性 , 仅有用单纯酶纯化方法得到的 10% 。在一次实验获得大量细胞组 分后 , 由于时间原因而暂时放置冰箱以备后续利用 ,5 天后取出实验却惊奇地发现酶活性基本恢复。德迪夫未 放过这一偶然现象 , 并敏锐意识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