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制度设计,保障《公务员法》立法目的的实现(1).docxVIP

重视制度设计,保障《公务员法》立法目的的实现(1).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视制度设计,保障〈〈公务员法》立法 目的的实现(1) 《公务员法》第一条确立了《公务员法》的立法目的: “规 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 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 效能”。这一立法目的可分为三个相对独立,但乂相互联系 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公务员的管理” ;第二个层次 是“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第三个层次是“促进勤政廉 政,提高工作效能”。至于“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建 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此二者与“促进勤政廉政,提高 工作效能”是同一层次的目的,而并非是另外的独立层次的 目的。因为“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建设高素质的公务 员队伍”,都是为了 “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 。 《公务员法》确立的这三个层次的立法目的应该说是比较全 面、比较适当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实现这些立法目的, 我们应设计什么样的具体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去实现这些 立法目的。考察现行《公务员法》的整个内容,应该说,上 述立法目的大多是有一定具体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加以保 障,从而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的。但是无庸讳言,现 行《公务员法》设计的具体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也有某些欠 缺和某些不科学处,并不能充分保障上述立法目的的实现, 甚至有些具体法律制度和规范与相应立法目的还存在不一 致之处,即这些具体法律制度和规范不仅不能保障相应立法 目的的实现,反而可能妨碍相应立法目的的实现。下面我们 分另U对之加以分析。 第一,关于“规范公务员的管理” 根据世界各国公务员管理的经验,特别是法治发达国家 的经验,规范公务员管理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对公务员实行分 类管理。没有分类就不可能有规范管理,不可能有科学管理 因为不同类别公务员行使着不同性质的国家职能,而不同性 质的国家职能的运作方式是很不相同的,从而要求不同的公 务员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 在国外,公务员通常分为特别职公务员和一般职公务员、 政务类公务员和事务类公务员。特另U职公务员包括议员、法 官、政府内阁组成人员等,一般职公务员包括所有国家机关 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常任文职人员。政务类公务员指通过 选举或任命产生,与执政党共进退,行使决策职能的公职人 员,如内阁总理、部长、政务次长等,事务类公务员指通过 考试或聘任产生,不与执政党共进退,主要从事执行性事务 职能的公职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副部长以下的公 职人员和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公职人员 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各国公务员法通常只调整一般职 公务员,即事务类公务员。有的国家的公务员法虽然将特别 职公务员和政务类公务员也列为公务员的范围,但明确规定 法律的具体规范只适用于一般职公务员,即事务类公务员。 有的国家的公务员法则一开始即将特别职公务员和政务类 公务员排除出公务员法的调整范围。 但是我们现在的《公务员法》却将所有的“依照法律规 定管理国家事务和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用国家行 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 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务员的范围,由一个法律统一调整。 即对完全不同性质的公职人员,无论是考任、委任、聘任职 人员,还是通过人大选举产生或任命的政府组成人员、 法官、 检察官;无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政党、社会团体的 工作人员,均适用同样的法律、同样的制度。显然,这不符 合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原则,而是将计划经济时代的“大 一统”干部管理模式法制化。 首先,政党和社会团体不是由人大产生,向人大负责, 接受人大监督的机关,也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工作 人员不能直接行使国家公职, 自然而然地成为公务员。 否则, 就与我国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相矛盾。党的机关的工作人员 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很不相同的,例如,党的机关 的工作人员的录用能向所有公民平等开放吗?对党的机关 的工作人员的考核能适用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同样的 条件吗?显然不能。因此,将政党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纳 入公务员法调整是不科学的。 其次,法官与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法官 审理案件,只服从法律,而政府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必须遵 循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为了保证法官的公正,其任用、考 核、奖惩、职务任免、乃至工资、福利等,都不应该实行与 政府工作人员相同的制度。将法官与政府工作人员同样对待, 同样管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大一统”干部管理模式是 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相适应的,而且在实践中已经暴露 出种种弊端。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上世纪末即已开始改革, 单独制定《法官法》,对法官进行分类管理。现在我们自然 没有理由倒退回去,走回头路。 再次,通过人大选举产生或任命的政府组成人员与通过 考试、聘任产生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在职位和工作性质上也 有重大区别,对之适应统一的法律调整也是不适当的。通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