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责任引入食品安全犯罪之法理论证.doc

严格责任引入食品安全犯罪之法理论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严格责任引入食品安全犯罪之法理论证 摘 要:严格责任不同于传统的过错责任,其不问行为人主观过错,只要行为人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导致了法律规定的某种结果,就可对其进行定罪处罚。在食品领域科技化含量上升,主观罪过难以查证的今天,将严格责任引入食品安全犯罪,不仅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且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需求和刑法的价值标准。 关键字:责任;食品安全犯罪;标准 继2011年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了重大修正之后,2013年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施行,《解释》不仅细化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明确食品安全犯罪与其他犯罪的范围,更加从严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不可否定,近年来不断严密的刑事法网足以表明国家对惩治食品安全犯罪的强烈决心,然而,传统刑法的过错归责原则要求行为人必须主观方面存在过错才能追求刑事责任,而生活中某些有毒有害食品潜伏周期长,不易察觉,甚至有些高科技食品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尚不能明确断定其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例如2012年发生在湖南衡阳某小学的“黄金大米”事件,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造成难以预测的潜在威胁,但转基因食品目前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尚没有科学论断,因此在主观方面难以证明行为人存在过错,这就使一些严重威胁公众身体健康的犯罪分子成为漏网之鱼,为完善食品安全犯罪法网,严厉惩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维护公众生命健康,建议将严格责任制度引入食品安全犯罪。 一、严格责任的刑法适用 严格责任最早运用于民事法律责任中,19世纪末时被引入刑法领域,其是指对某些犯罪的构成不要求一般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导致了法律规定的某种结果,就可以对其进行定罪处罚。在刑法领域,严格责任主要适用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波及范围广、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证明过错难的侵犯公共福利犯罪中。 一般认为,严格责任首先确立于英美刑法,而英美刑法之所以确定严格责任制度,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为了保证某些维护公众重大利益的法律能够得以实施。在实践中,一些公害犯罪对公众利益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对于这类犯罪来说,要证明其主观上具有犯罪意图往往非常困难,如果把犯罪意图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往往会使得犯罪人逃脱惩罚,使法律如同虚设。为了保护多数人的安全,对于这些特殊的行为规定严格责任,能够促使行为人在此类活动中保持高度的注意,从而保护公众健康和安全;第二,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特定犯罪。因为公害犯罪与公众的重大利益密切相关,对象是不特定的公众,发生和产生危害的概率很高,后果也很严重,法律将其规定为无罪过犯罪,对潜在的犯罪人提出了更高的注意义务,把预防的责任与后果都强加于潜在的犯罪人身上,只要潜在的犯罪人认真履行了自身的注意义务,就能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第三,节约诉讼资源的需要。因为公害犯罪的潜在犯罪人大多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有时要证明他们的主观过错不仅十分困难,而且花费甚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固守传统的起诉模式和定罪模式,将极大地影响司法效率。 二、严格责任引入食品安全犯罪之法理论证 随着科学技术在食品领域的运用,食品安全犯罪逐渐向科技含量升高、隐蔽性增强,影响范围增大的方向发展,而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在科技手段的掩盖下更加不易查证,从维护公共安全、预防犯罪、节约司法效率的现实意义出发,建议在食品安全犯罪中引入严格责任,即只要证明行为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或者导致了法律规定的某种损害后果,无论其主观罪过如何,都可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严格责任的引入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以下法理基础。 (一)严格责任的实施不违背刑法的基础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简言之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是现代法治国家刑法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也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依据我国刑法,犯罪行为的构成必须具备主观性过错即故意或者过失,其并没有严格责任的相关理论,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刑法规制时便不可能引用严格责任来进行处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运用严格责任的情形。我国刑法第39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正当收入相差甚远,可以责令说明其来源。如果不能说出其相关财产的合法来源,不能说明原来的部分按照非法收入来论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不能说明来源的部分应当予以追缴。司法机关无需证明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只要能够证明其财产没有合法性来源,则审判机关可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刑法并没有明文规定严格责任制度,但有关严格责任的司法实践已无法回避。在食品安全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