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章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章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IC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是检测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 检测凝血系统的指标有: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定量、活性测定; 检测纤溶系统的指标有: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D-二聚体检查。 思考题 1.何为DIC,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2.试述DIC的发病机制。 3.DIC有哪些临床表现?试述各临床表现的机制。 单 选 题 Fbg Ⅱa DD test: XⅢa PLn FDP(D单体) A,B,X,Y,D,E FDP(D二聚体) 继发性纤溶 A,B,X’,Y’,D,E’ Fbn FM 原发性纤溶 PLn D-二聚体检查 意义: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但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但D-二聚体并不增高。如子宫、肺、前列腺等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当这些器官受损时导致的纤溶亢进。(大量Pln直接使Fbg?FDP, 故D-二聚体不高) 二、器官功能障碍 主要由于微血栓大量形成! 肺--呼吸功能障碍 肾--肾功能障碍 心--心泵功能障碍 肝—肝功能障碍 肾上腺皮质—华-佛综合症 垂体--席汉综合症 三、休克 DIC与休克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其机制如下: 致病因素 凝血系统激活 出血 有效循环血量? 微血栓形成 回心血量? 心泵功能? 休克 激肽、补体、 纤溶系统激活 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通透性? 四、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IC血象:裂体细胞 机制: 1.机械损伤 2.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RBC悬挂在纤维蛋白索上 (扫描电镜,左?2000,右?5200) 讲授内容 概念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诱发因素 分期和分型 机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 诊断与防治原则 ? 临床表现: 有下列两项以上的临床表现 1. 多发性出血倾向 2. 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3. 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 4. 抗凝治疗有效 DIC的诊断 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1. 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2.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 3.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4. 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 5. 凝血酶时间 6. 周围血破碎红细胞﹥2% 7. DD 测定(D二聚体实验) 防治原则 *治疗原发病和消除诱因 *改善MC *重建凝血与抗凝纤溶平衡 *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 2.熟悉: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熟悉“3P”试验、D-二聚体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3.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讲授内容 概念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诱发因素 分期和分型(自学) 机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自学) 一、定义:  在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致 病 因 子 激活 凝血系统 血液 凝固性? 微血栓 形成 血液 凝固性? 凝血因子? 血小板? 激活 纤溶系统 微循环 障碍 休克 器官功能障碍 贫血 出血 DIC的特征 DIC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凝血功能异常! 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表现为微血栓形成; 再转变为血液凝固性降低----表现为出血。 DIC的基本变化是凝血因子激活,凝血酶↑。 接触激活 Ⅻa 激肽释放酶原 纤溶酶原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 酶性激活 Ⅺ Ⅺa Ⅸ Ⅸa Ⅹ Ⅷ、Ca++、PF3 组织损伤 释放 Ⅲ Ca++、Ⅶ 内凝过程 外凝过程 Ⅱ Ⅱa ⅩⅢ ⅩⅢa Ⅰ Ⅰa(纤维蛋白单体) 稳定的纤维蛋白聚合体 Ⅹa Ⅴ、Ca++、PF3 Ⅻ Ⅻf (一)血液的凝固过程 (二)抗凝血因素   正常人体内的抗凝血因素包括血管壁的完整光滑、血流速度、吞噬细胞系统、生理性抗凝物质(肝素、抗凝血酶等)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酶原前活化素 广泛存在于组织和血浆中 纤溶酶原活化素 Ⅻf、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原、内 毒素、链激酶、尿激酶、胰蛋白酶等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FDP的抗凝血作用: 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抑制凝血酶;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 讲授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