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总结复习题二.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经典复习题(二) 国学经典复习题(二)一、判断题 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 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 X) 3、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 ) 4、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 合起来。(√ ) 5、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 ) 6、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 7、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 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 8、《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 9、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 X) 、《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X) 11 、“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 X ) 12 、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大学》( X ) 、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 、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 ) 、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 √) 、、战国后期, 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学记》。(√ ) 17 、《论语》是“四书”之一。( √ ) 、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 X ) 19 、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 他们合称孔孟。 ( √ ) 、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 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 ( X ) 21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 √ )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 典著作。( √ ) 、《中庸》是儒家关于世界、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思想。( √ ) 、《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 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 × ) 25 、孔子说: “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 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 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 √ ) 26 、《大学》 是儒家经典 《四书》 之一,《大学》 原是《礼记》 第四十二篇, 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 ( √ )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 )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 又提出了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 √ ) 、按照朱熹的看法,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 ) 、《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 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 ) 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 ( √ ) 、《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 ) 二、单选题 1、“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 D 民 本思想 )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 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C 持之以 恒 ) 4、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D 孔子 ) 5、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B《论语》 ) 中有充分反映。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 B《论语》 ) 7、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和( A 是非之心 ) 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 9、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B 个别 差异性要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 A 取信于民)的治国思想。 11 、孟子以( B 人性善 )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 础。 12 、 .2000 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 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 教育 起点机会均等 ) 13 、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C 荀子 )。 14 、孟子认为( A 教育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 基础和基石。 15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 仁之端 ) 、《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

文档评论(0)

153****37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