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答司马谏议书.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6 PAGE 12 答司马谏议书 一、作家作品知识: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诗、词、散文均有成就。散文见识独到,笔力雄健。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属于驳论。 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三、【译文】 安石陈言: 昨日承蒙赐教,我私下认为跟您君实同 游共处,彼此友好的时间已经很长,而议论事情常常看法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即使我强作解释,最终也一定不会被你谅解,所以只简略地写了一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可是又考虑到您对我厚意看待,在书信来往上我不应简慢草率,所以今天我详细地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 大凡读书人所争论的,最主要的是名义 和实际是否相符。名义和实际的关系明确以后,那么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也就可以认识清楚了。如今您所用来指教我的,是说我 侵夺官吏的职权、 无端惹事生非、 与民争夺财利、 拒绝别人的劝告, 因而招致天下的怨恨和指责。 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而在朝廷上讨论修正,再交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去实施,不算是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 奉行古代贤圣之君的政治主张,以兴利除弊,不能说是惹是生非; 为国家整理财政,不能算是征敛财富; 驳斥谬论、责难那些巧言谄媚的小人,不能说是拒绝别人的劝告。 至于说到埋怨和指责新法的人很多,那是我本来就预料到会是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生活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们多以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和流俗、讨众人的欢心为好。皇上却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又没有去考虑敌人之多少,就想出力帮助皇上与他们对抗,那么,这些人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怨恨、反对的主要是老百姓,不仅仅是朝中的士大夫而已。盘庚没有因为有人反对、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迁都的计划。做事先考虑好这样做合理,然后采取行动,认定做得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后悔的缘故。 如果您责备我在宰相这个位子上的时 间长久了,却没能帮助皇上有大的作为,以施恩惠给百姓,那么我不辞其咎;如果说如今应当什么事也不做,只要墨守前人的陈规就行,那么,这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见面,我心中不胜仰慕您到了 极点。 四、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其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指责新法,要求罢新法、复旧制,于是,王安石就写了这封信,对司马光指责新法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中心论点: 王安石从名实相符的原则出发,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对新法的种种指责,并表达了他自己坚持改革、决不动摇的决心。 结构层次简析: 这封书信,层次十分清楚。除信头和尾的客套语外,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简述写信的原因。 第二段: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的种种观点,先批驳所谓变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责难,再驳变法导致“天下怨谤”的谬论。 第三段:表达坚持改革、决不动摇的决心。 写作特点: 驳论的方法。 第一直接反驳,主要采用反驳论点的方法,抓住关键和要害进行反驳。其反驳程序大致分为三步: 首先,选好一个避免枝节纠缠而又强有力的角度――抓住名实相符这一公认的是非原则,作为反驳的基石,因而只要证明对方加给新法的种种罪名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就可以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指责了。 其次,将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归结为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五个要点 ,这就为后文具体批驳树起了明确的靶标。 最后,针对以上所归纳的五个要点逐 一进行批驳,着重揭示出这些指责是名不符实的谬论,势如破竹、直接痛快地切中对方的要害。 这种直接反驳对方要害的方法,撇开枝节,从根上入手,理直气壮地驳倒对方,使其无招架之力 ,文章显得短小精悍。 第二,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这里就举出了有利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别出新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指出这不是我个人的行为,而是合理合法的。 第三,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事实来进行反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里以历史上曾有过的如何对待怨诽的事实为表率,表示自己不为流言蜚语而动摇,既委婉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强决心。 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 语言风格――行文委婉,寓刚于柔。 在这封书信中,作者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文字上又不剑拔弩张,注意不伤同僚之间的情面与和气,寓刚于柔,绵里藏针。如第一段,在反复向司马光叙友情、求谅解的同时,却毫不讳言他们之间的分歧是不可调和的;第二段在直爽承认新法遭到天下怨谤的同时,却婉转地揭示出这怨谤源于大夫阶层的庸俗腐败,并声言自己决无悔改之意;又如第三段,

文档评论(0)

gpcjc19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