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罐疗技术》.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罐疗技术 第一章治疗方法 1、 治疗机理 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牵拉挤压,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毒增氧, 、罐 疗: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有刮痞、推拿的作用,但无痛苦) 。 2、 治疗手法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体位、不同手法拔罐。有轻、中、重和补、调、泻三种拔法。 轻拔为补,重拔为泻,轻重交替和点按、提拉为调。负压控制在两个气压之内,即 抽气两次即可,罐具排列松散,叩拔 5-8分钟为补。负压达四个气压之上,即抽气 四次以上,罐具排列密集, 叩拔时间10-15分钟为泻。 3、 补、泻、调的手法 补法:慢抽气三下即可,负压控制在两个气压之内:留罐时间短,虚则补之。 ⑵ 泻法:快速抽气三次以上,负压达到四个气压以下,留罐时间长,实则泻之。 平调法:轻重交替,慢快结合,一慢二快。 大补:提拉皮肤慢三下。 大泻:压住皮肤快三下。 虚症易补,实症宜泄。可逐用坐罐、补罐、泄罐、排罐、走罐、闪罐、转罐、提 罐、发泡罐、磁性罐、药罐、血罐、针罐、水罐、经络穴位罐等手法。 第二章操作要领 1、明确诊断。 2、选择穴位,根据诊断,辨症施治,依据针灸选穴图和结合白己的临床经验, 制定方案,、选择穴位。 3、 环境选择:以保持清净、空气新鲜,光线柔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4、 体位要求:以病人舒适得体,便于术者操作为宜。 5、 清洁暴露:对要进行扣罐的部位应尽可能暴露,并要求清洁无污垢。 6、 器具准备:根据病情及部位,选择适宜口径的罐具,一般口径和容积大则吸 附力大,口径和容积小则吸附力小。所以,胸、背、腰、臀、大腿部位及身强体壮, 新病痛症的患者多选大罐;颈、肩、上肢、小腿、以及瘦弱的成年人、老年人、久 病重病的儿童的胸、腹、腰、背、大腿等部位,则选用中罐:头面部、关节部位以 及体弱多病、儿童的腹部、前臂、小腿、颈、肩等部位,则选用小罐。还要准备润 滑油、无菌针、酒精棉、药液、卫生纸等。 7、 医患配合:拔罐前调理师应向患者介绍罐疗的原理、常识,消除紧张情绪, 医患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心平气和、拔罐负压,可逐渐加大,拔罐过程中,医者 多观察罐内和患者的反应变化,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做到医患合作,以 提高疗效。 8、 留灌时间、疗程及补、调、泻: 留罐时间 背部:15-20分钟,胸前:10-15分钟。儿童、年老体弱的人时 间短些,年轻力壮时间可长些,病症轻、麻痹等留罐时间要短,慢性病、重病、疼 痛等留罐时间要长;头、面、颈、肩、上肢留罐时间短:腰背、臀部、腹部、下肢 留罐时间长,这些都是灵活的,应结合病人的耐受程度和病情而定。 疗程一般8-10次为一疗程。大多数病要调理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要 休息3-5日。 9、起罐方法:治疗时间完毕后,将罐稍微倾斜,边摇边起,再用罐边轻轻按摩 患部、穴位,不可生拉硬拔,以免损伤皮肤,产生疼痛。起罐后,局部皮肤常出现 水蒸汽,可用棉球擦干,若有水泡,,可用无菌针刺破,挤出液体,针口应用医用酒 可编辑修改 2 精棉消毒;皮肤下出现的紫红斑点属于正常反应,无须特别处理;治疗全部结束后, 应喝杯热水,休息5-10分钟,避风寒,以确保疗效。 10、 治疗原则:拔罐疗法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临床治疗经验。在临床治 疗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证候、部位而制定不同的治疗原则和选用不同拔罐手 法。(1)急则治其标。急性病,以治疗身体局部、症状为主; (2)缓则治其本。慢 性病,以治疗全身整体为主;(3)未病先防。发现亚健康,及时预防保健。 11、 选穴原则: 遵循中医脏腑阴阳表里的辨证关系、经络循行和穴位分布。 局部取穴:即在病痛(阿是穴)处拔罐。 前后取穴:也叫通透法,即在背部、胸前同时拔罐。 远端取穴:即在远离病痛处拔罐,如胃腹痛,取足三里穴等。 上下、左右、内外结合取穴:根据中医“上病下取,左病右取,表里对应’’ 的原则,如脾胃虚弱所致的腹痛取下肢内侧的血海、三阴交以及表里经的足三里穴 等。这是辨病与辨症结合,灵活运用的经验。 经验取穴:以功能区、反射区为主穴,如心脏病,以“心区”为主,再辨证 配穴。 第三章 治疗方法及原则 一、经络穴位罐疗法 针对各个系统的疾病,选定不同的经络穴位进行拔罐。 全身性疾病:大椎、天柱。 呼吸系统疾病:背部的风门、肺俞、脾俞,胸部的中府、膻中。 循环系统疾病:背部的神道、灵台、厥阴俞、心俞、肾俞、脾俞,胸部的巨厥、 中脱。 消化系统疾病:背部的至阳、隔俞、肝俞、胆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腹 部的期口、上脱、中脱、天枢、关兀。 内分泌系统疾病:背部的肝俞、心俞、睥俞、肾俞,腹部的中月完、关元。 泌尿系统疾病:背部的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腹部的关元、中极。 ⑺脑血管疾病:背部的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神道、灵台。 神经系统疾病:背部的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神道

文档评论(0)

wuchunjia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