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桃花心木》教案设计 六团中心校:丽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容,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句段,通过对其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 法 。 4、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抓住种树人说的一番话,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释题巧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桃花心木吗?那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根据自己查找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课件中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 师:今天我就学习新课文《桃花心木》,你们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出示课件) 师: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他的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二)、初读感知通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注意下面红色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指名读(出示课件) 3、词语大本营,开火车读词语。 4、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感受晓容。 1、再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育苗人奇怪的句子,用简短的话说说育苗人奇怪的地方 2、带着疑问的语气读给同桌听。(出示课件) 3、带着你此时的疑惑,我们来听听种树人的话。(指名读课文) 【教学意图】学会概括,边读边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对句子的理解。 1、种树不像种菜或种稻子,几个星期几个月就可以收获。种树是百年基业。   这句话是说种树和种菜或种稻子不一样,种菜或种稻子时间很短就可以收成,而种树则需要很多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成。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量的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性,根就浮生在地表,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侥幸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了。   这两句是讲种植桃花心木的诀窍。“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苗当作人来写,写得生动形象。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句子中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 句子的意思是说,育树和育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经得起生活的磨难和考验,才能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教学意图】让学生用种树人的话为作者释疑,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作者悟出的人生哲理。? 4、种树的人不再来,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师:思考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种树人不用来了,因为这些树的根扎得很深,能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水份,不用别人的浇灌,经得起干旱、风暴,茁壮地生长起来。 我悟出的道理是:育人如育树,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才能生存发展,成为强者。 (?五)、拓展延伸,想象说话(出示课件)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1、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2、如果我是一棵(饱受痛苦的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教学意图】通过想象练习,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种树人的话。 (六)、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1、师:同桌之间分角色来朗读我与种树人的话,再次体会其中的道理。 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借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了百年大树;喻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文中体会的写法。 (七)、总结 作者通过和种树人的对话,深受感动,明白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哲理。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生动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今天学完这

文档评论(0)

xxm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