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方式创新的优秀工程师素养探讨.pdf

基于培养方式创新的优秀工程师素养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与特征 1.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理论学习,对实践教学重视不 够,认为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现象, 同时,理论教材中存在内容与实际脱节、 知识老化、 有些实验与工程实际相去甚远等现象。 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高校在工科实验教学上多 采用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即使有一些,也并未与企业实践挂钩, 真正的工程实践型实验更是风毛麟角, 学生独立思考少、 动手机会少, 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 工程实践能力。 另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是, 不少教师本身也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 对实践教学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自己也没有能力深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教学。 与此同时, 很多学生从小 养成在课堂和书本上接受教育的习惯, 到了高校仍习惯性认为理论课重要, 实践课程处于从 属地位,思想上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对于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不利的。 2.利用校企两种资源是卓越计划的应有之义 克服高校工科教育中不适应实践环节教育教学的缺陷, 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 力,推进卓越计划, 需要进行校企两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上, 应建立校 企合作制定, 采用双主任制, 高校主管教学领导或二级学院作为校内主任, 企业主管作为校 外主任,共同制订培养计划,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工科毕业生的要求。 同时, 建立长期 产学研合作, 通过企业委托高校教师进行科研攻关, 教师到企业锻炼、 带队实习等多种方式 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另一方面, 在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 (设计 )等实践教学环节 上加强校企合作, 利用好两种资源, 让学生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解决企业提出 的工程问题,真刀实枪地做课题,而不是为凑齐“ 3+1 ”中的 1 年在企业实践。 3.学术型与专业型并举是卓越计划的内在要求 在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 也存在过分强调工程实践的倾向, 以为卓越计划就是为企业培 养工程型人才, 弱化了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度。 实际上, 在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应采取学 术型与专业型并举的培养模式, 既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提高其立即就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同时也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为读研深造及日后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创新打下基础。 二、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校企联合制订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中十分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培养过程与诸多环节需要在企业完 成,完全靠高校制定是不可取的, 特别是高校有不少教师是没有实际工程经验的, 这样制定 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无异于纸上谈兵。 因此, 卓越培养计划不但需要高校教师, 同时 也需要企业具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参与, 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的参与, 这就要有很强 的组织实施过程, 需要建立双主任制。 上海电力学院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尝试, 取得一定成 效,培养计划制定涉及的方面不但包括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环节,还包括课程设计、专业 课程,甚至专业基础课等众多方面。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 术人才,如果教师本身都不是工程师,没有在行业

文档评论(0)

fkh46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