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历史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筝历史探索 王进龙 风筝, 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 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 曾为 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已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史》 。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 以木为料, 制成可在空中飞行 的“木鸢”。 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 鲁班是鲁国人,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政治家、 墨家创始人,也是鲁国人(一说宋国人) ,由此推断,风筝鼻祖”木鸢”的发源地,应是齐鲁一 -H-h 带。 木鸢产生于战争之中,用于战争之时,它随着我国丝织业和造纸的发明,不断演变、发展。 相传,公元前 203-202 年, 在楚汉相争对峙的最后阶段, 汉兵先包围楚营,汉将张良借大雾迷蒙 之机,从南山之隐放起丝制的大风鸢,并让吹萧童子卧伏其上, 吹奏楚歌,同时命汉军在四面唱 起楚歌,使楚营官兵思乡心切,不战而散,楚王项羽也自刎于乌江边。 宫远近,欲穿地人宫中”。 《独异志》载: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 549 年),侯景围台城,简 文缚纸鸢,飞空告急,搬取救兵解围。 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在我国古代, 风鸢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 武器。 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 唐代建立后,由于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减轻人民负担、 发展经济生产等一 系列措施,社会很快走向安定和繁荣, 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经济全面发展的时期。 社会的安定、 文 化经济的发展, 带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盛行。 而节日的盛行促进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 作 为一直被用于军事上的纸鸢, 随着传统节日清明的兴起, 用途上有了新的转折, 开始向民间娱乐 型转化。 从唐代起, 我国将寒食和清明两个节日合二为一。 由于这个节日“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 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所以, 深受历代帝王和劳动人 民的重视。《癸辛杂识》载,清明节时,大学也要放假三日,武学一日。顾非熊在《长安清明言 怀》诗中,曾记载了唐玄宗姿游踏青的情景,诗云/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 菲茸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在唐代清明时节,朝野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 打马球,插柳条等风俗。儿童放纸鸢始在民间流行,唐代诗人唐采在《纸鸢赋》中记载: :“代 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象飞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渐陆之鸿,抑 之则有限,纵之则无穷,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藏乎掌挥之中……。” 此时纸鸢的制作技艺、放飞效果, 已有较高的水平, 人们“以纸为风鸢”, 可放到“高百余 丈”的天空中去(见《唐书》 )。谈到唐时期风筝,有必要提及一下有关唐代诗人所写的风筝诗) 近几年来, 某些文章以唐代诗人李商隐在 《燕台》 中的予西楼一夜风筝急”和高骄“夜静弦声响 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方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的风筝诗句,引证为描写唐代玩具 风筝的诗,以此说明唐代玩具风筝的发展状况。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上唐诗中所指的风筝,实为悬挂在屋檐下的“铁马”(也作檐马) , 因用金属片制成,风起而作声,故名“凤筝”(见宅《辞海》“风筝”词条) 。据《询刍录》记 载,中国玩具风筝的名称源于五代时期,毫州刺史李邺,在纸鸢上装制竹哨,风人竹哨,声如筝 鸣,纸鸢由此而得名风筝,因此,将铁马混同于唐代的玩具风筝显然是不对的。 宋代是我国风筝的发展阶段。 之所以成为发展阶段, 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 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 二是宋代提倡传统的节日风俗, 这就为风筝的发展和进入节日的 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东京梦华录》载)在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每日交五 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诸趋朝入市之人, 闻此而起,用太平车或驴马驮 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至天明不绝。”现存的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也充分反 1371 1371 映了当时东京疗梁清明时节繁荣热闹的景象。 繁盛的城市文化经济不仅适应了人民文化生活的需 要,而且为风筝在城市和民间。的普及打下基础,因此在北宋放风筝已是民间常见的娱乐活动, 并有一些学者对民间风筝开始进行研究。 宋代元丰人高承在 《事物纪源》 中就曾对民间风筝的历 史渊源、名称等作了专门的考证。这一时期, 民间放风筝还被画家用作进行创作的一种题材。 北 宋初期画家郭忠恕就是其中的一例。 据潍县真武词中苏东坡文记载: “郭忠恕, 洛阳人, 善书画, 尤善山水。因与监察御史争朝堂,被贬乾州司户……有富家于喜画,日给美酒,待之甚厚,久乃 以情言,且致匹素。郭忠恕先为画小童持线车放风鸯,引线数丈满之……, 。苏拭不仅记述了郭 忠恕刚正不阿的性格, 而且将其善于以风筝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事迹, 如实地记录下来, 这为研究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