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实用教学教案.docVIP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实用教学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第5课 新航路的开辟 一、教材分析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知道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 (2)分析记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用史料、地图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对比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通过对开辟新航路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四、教学方法 教师口授并展示幻灯片,与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探究教学法。由浅入深,有难而易,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到课题,大家心中是否疑惑,为什么叫新航路?关键在于“新”字,顾名思义,这种提法是相对旧航路而言,那么哪些航线被称为旧航路呢? “旧航路”指传统的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航路。15世纪以前,从东方到欧洲主要有3条交通要道:陆路一条,从陆上丝绸之路经中亚沿里海、黑海到小亚细亚,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欧洲;其余两条海陆并用,一条由海上丝绸之路到波斯湾,通过阿拉伯商人转运到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西欧;另一条由海上丝绸之路抵达红海,再穿越苏伊士运河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入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西欧。三条传统航路都要经过地中海东岸,再转运欧洲。新航路则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和对外扩张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实现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东方的航路。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地理大发现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 【设问】既然有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那么,当时具备了哪些条件能开辟新航路? 【讲授新课】 一、东方的诱惑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指导学生P22看“西欧商人清点钱币图”,并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女主人手下是书。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者祈祷用的书,总之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志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 这幅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十五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当时的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欧洲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 “寻金热”就此形成。哥伦布就曾阅读过《马可·波罗行纪》,并在书中作了许多批注,可见深受其影响。“黄金”是咒语,是魔鬼,是驱使欧洲人不顾一切投向海洋的原动力。 过渡:既然欧洲社会强烈的需求扩大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渴望前往东方获得商品和黄金,那么中世纪原有的商道便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了,何况到了15世纪原有的商道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海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并擅长诗词写作,喜欢搜集各科教学资料,与广大网友分享,以资教育教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