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又呈吴郎 教学目标 ? 体会作者仁民爱物、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 体会诗歌含蓄委婉的艺术手法。 杜甫 ? 杜甫( 712 — 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 杜少陵,杜工部,杜审言之孙。祖籍襄阳(今湖北 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 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 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 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 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 杜甫 ? 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 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 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 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 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 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 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创作背景 ? 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 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 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 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 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 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创作背景 ? 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 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 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 “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词, 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又呈吴郎 ?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作品译文 ? 任由那个邻居来我们家草堂打枣,她是没有 饭吃没有子女的一位寡妇。 ? 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反过来 正因为怕她恐惧却要显得可亲。 作品译文 ? 那贫妇人见换了新主人就防着您虽属多心, 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 ? 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 如洗,我由此联想到现在战乱不息带给百姓 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襟。 赏析 ?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 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 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 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 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 以要放任; 赏析 ? 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 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 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 吗?” 赏析 ?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 “此”,指扑枣一事。意思是:“如果不是 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 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 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 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 赏析 ? 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 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 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 为了启发吴郎。 赏析 ?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 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 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 来看。“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 寡妇。“远客”,指吴郎。“多事”,就是 多心,或者说过虑。下句“插”字的主语是 吴郎。 赏析 ? 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 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 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 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 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 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 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 赏析 ? 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 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 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 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 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 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 过程。 赏析 ? 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 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 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 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 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 赏析 ? 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 民陷于水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