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召唤》教案.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废墟的召唤》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知识、情感) 2、品味赏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能力) 3、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 盾心理。(情感) 4、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领 悟文章的主旨。(能力+情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 重点:品味赏析语言。 难点: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领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了解】 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1)学生汇报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情况; 提示:1860年10月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 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 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 日和19 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 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2)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 第 1 页 同步解说:就是这样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 却于1860年化为一片灰烬。 (3)看了这段录象,你们最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 提示:在十九世纪的这场大火中,圆明园所有的辉煌所有的 骄傲来不及哀鸣一下,就被吞没了。他的身体被分成零碎的 一点一点,运到了外国的博物馆。 (4)现在的圆明园废墟常年沉睡着,它在我们每一个中国 人眼里,就有一种现实指向。指向什么? 提示:我们如果来到圆明园前摄影留念,我们可否像平时照 相一样,摆个造型,伸个“V”型。 明确: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口,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 史。 (设计意图: A、设情景,铺设情感场。通过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 振动,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 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 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B、设问题情景。质疑问难,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帮 助梳理,最后确定为本课堂的三大学习主题,这样充分发挥 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时又为学生意义建构夯实了基 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 第 2 页 课堂还给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C、“我们如果来到圆明园前摄影留念,我们可否像平时照 相一样,摆个造型,伸个‘V’型”,这是上课 的小噱头,深题浅问,化难为易。) 2、有一位作家,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 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她的父亲是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她就 是女作家宗璞。她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作者自言: “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二 曰‘雅’。”《废墟的召唤》是作者写于1979 年的散文力作,充分体现了她的真挚情感和语言美感。她凭 吊这片废墟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特有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而“知人论世”,从而更 好地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体味文章表现出的深刻的社会思 考。) 【理解】 1、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设计问题: (1)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 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冬日,心情沉重。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对着这一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 “历史”是“凝固的”? 第 3 页 明确: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 事的停泊着。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废墟永远象 征了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所以说历史凝固了。 ②“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 地之间么?” 提示 1: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的《离骚》写尽了文人 墨客的忧国忧民情怀。我们至今还在吟诵他的名句:“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提示2:“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 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 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路旁的大石龟仍 然无表情地蹲伏着。本该竖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 旁。它也许很想驮着这碑,尽自已的责任罢。风在路后另一 侧的小树林

文档评论(0)

135****46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