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案例及反思精品资料.pdf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案例及反思精品资料.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案例及反思 白鹭屿小学 郑士青 (一)、教学背景及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在学习了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可以改变的后续课。 本课的主旨是要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况。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 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 然后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中全浮, 在另一个杯中 全沉, 从而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更深入的思考。 这些思考也是通过做实验来体现的: 实验 一是取两个杯中的水放在火上烤, 发现一杯水中可能有食盐。 实验二是学生做一杯盐水, 验 证盐水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 实验三是寻找盐水浮力大的原因, 是通过比较盐水和清水的轻 重体现的。 把铜砝码放在水银上,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与液体密切相关。 因此, 我在教学 设计时, 把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引出研究问题, 以及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 因进行大胆推测、设计验证方法上。 学生水平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有些物体在水中下沉, 有些物体在水中上浮, 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 体的大小和轻重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有一些间接关系, 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知道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这些知识都是与本节课相关的必要基础知识, 学生都已具备。 学生对前 面的研究兴趣很浓, 对于同一个物体, 在看似一样的水中出现有时下沉有时上浮的现象也有 一定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 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容易受实验器材的影响; 本节课的实验现象 非常显眼, 学生容易观察到,不会遗漏重要的实验现象; 学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 比如在海 里游泳的经历, 有些学生会产生联想;学生还学过假设、 实验、验证以及通过现象寻找原因 等思维方法, 因此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难度不太大。 本节课的难点可能有两个: 一是学生不 易想到是由于水的原因导致马铃薯的沉浮,二是学生不易想到用火烤的方法来检验水。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通过我的教学可以达到下列目标: (1)培养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采用归因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的意识。 (4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 教学准备; 1、教师为每个小组事先准备好一杯盐水和一杯清水,一个酒精灯, 一块玻璃片,一个木夹, 一根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烧杯,两个大小不等的马铃薯。 2、教师还准备量筒、滴管和天平,并制作“同体积的盐水和清水相比,盐水比清水重(水 中加盐后密度变大)”的课件。 3、从网络中收集到的死海的图片和知识。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程序为“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假 设→设计研究方案→实验探究→作出验证→得出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验观察时间、 有充分的 思考提问时间, 有充分的交流共享时间, 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 过程成为学生自主研究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发现、 尊重学生的问题、 尊重 学生的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组织学

文档评论(0)

171****9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