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公开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pdf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公开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4.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它位于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9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观看的纪录片,说一说各拉丹 冬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呢。 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 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请同学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关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1.第1 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 才好看”。你认为“我”游览的是哪里呢? 明确:“我”游览的是东南阳坡。从第3 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 的草坝子上”可知游览的是东南阳坡。 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明确: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 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词语有: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 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感受雪山壮美 请同学们品读第5—6 自然段。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 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 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 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 派奇美令人眩晕。 请同学们品读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 样的特点。 明确:触觉:写冰窟。特点:温暖。 备课笔记 【教学提示】 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及对作者的情感的把 握。 听觉:写风。特点: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 视觉:冰体。特点:晶莹洁白;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 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 烁,光彩夺目。 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3.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 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 明确:第5—6 自然段是从低处观赏描写,第10—11自然段是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 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韵。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 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品读第12—14自然段。 4.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描写了砾石堆和坚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异壮美,我们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伟 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对如此的美景,内心所生发出的 怎样的情感震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赏析句子,感受语言魅力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语句的妙处。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 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 人”,赋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 (2)频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