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 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 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 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 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 巧妙地 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 断。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 ;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 。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 。 有人对出现在中学课本上的文言虚词作过统计, 共 240 个左右,重复出现 10 次以上的 83 个,其中最常用而又必须掌握的有 40 个,这 40 个是:之、以、而、也、其、为、于、者、所、与、 则、矣、自、乃、然、已、故、乎、亦、如、是、若、将、相、 焉、且、请、遂、因、虽、或、夫、及、固、莫、诸、哉、即、 耳、既。这 40 个常用虚词中,又有 25 个在中学教材中使用频率 最高,又有一定难度,应该逐个研究掌握。这 25 个是:之、以、 而、也、其、为、于、者、所、与、则、自、然、是、焉、且、请、遂、因、或、夫、莫、诸、即。 为便于同学们复习, 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 (一)之 、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 、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 (《曹 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 之。(《捕蛇者说》) 、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为 学》) / 耕之 上(《 涉世家》) (二)其 1)代 , , 个:其人 端容寂 ( 《核舟 》) 2)代 ,那个:其船背稍夷 ( 《核舟 》) (3)代 ,他(她、它)(的): 其夫 (《口技》) 自 其名 (4)代 ,其中,其中的: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5)助 ,表反 , 道:其真无 邪 (《 》) (6)助 ,表推 ,恐怕:其真不知 也 (《 》)  /  并 7)助 ,加重 气:安陵君其 寡人 8)大概:其恕乎 9)在“如??何”前面,加 反 气:其如土石何 (三)以 、介 ,与后面的 或短 一起构成介 短 ,充当状 或 ,其 意 多。 ① :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 功。 (《扁 蔡桓 公》) ② :用,拿。例:以刀劈狼首。 (《狼》) ③ :凭,靠。例:何以 。 (《曹 》) ④ :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 (《 》) ⑤ :因 。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 》) 、作 ,表示 承、目的、 果等。 ①可 :来,而。例:属予作文以 之?? (《岳阳楼 》) ②也可 :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 先帝之明。 (《出 表》) 、作副 ,表示 , :已,已 。例:固以怪之矣。 (《 涉世家》) 、 ,用作 , :以 , 。例:愚以 中之事??(《出 表》)(注:此 作 ) (四)于 表示 象, “ , 于,向” 。 例: 者 于富者曰。(《 学》) 表示 所, “在,从” 。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达于 侯。(《出 表》) 表示 象, “与,跟,同” 。 例:身 八尺,每自比于 管仲、 毅。(《隆中 》) 表示 所, “到” 。 例:指通豫南,达于 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放在形容 之后,表示比 ,一般可 “比”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苟得也。 (《 我所欲也》) (五)而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 、“又”、“和”,有 可不 。 例: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 、“就”,有 可不 。例: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十 ) 表示 折关系,相当于“然而” 、“可是”、“却”。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十 ) 表示修 关系, 即 接 和状 , 相当于“着”、“地”等,或不 。例:

文档评论(0)

150****56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