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区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设 计 方 案 总经理:******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 审核:******* 编写:******** ***************勘察有限公司 ***年***月***日 ***********小区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设 计 方 案 一、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工程,位于********市工农路以南,建国路以北,西侧为***********村终点站。 根据********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资料,各建筑物主要概况如下表: 表1 建筑物概况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及编号 地上层数 地下层数 结构型式 基础型式 基础埋深 (m) 1、2、3、4住宅楼 6+1 1 砖混结构 条形 2.5 幼儿园 3 0 砖混结构 条形 2.5 5、7、8、9、11、13、14、15、17、18、19、20、21住宅楼 18+1 1 框架结构 筏形 6 6、10、12、16楼 11+1 1 框架结构 筏形 5 地下车库 0 1 框架结构 独立基础 6 二、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根据提供的本工程的勘测任务书及国家规范有关要求,本次工作通过现场勘察及室内试验: 1、查明拟建工程范围内及附近有无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等; 2、查明地基土的地层结构、土的类别、厚度和坡度、持力层及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及地下水条件等; 3、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提供各层土的岩土技术参数及承载力推荐值; 4、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明确抗震设防烈度,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7、提出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建议,如地基土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时,提出地基处理建议; 8、对天然边坡进行评价并提出基坑边坡支护方案建议等。 三、本设计方案遵守的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BJ 87-92)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 ) ※《土工试验规程》(GB/T 50123-1999)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BJ 120-99)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 ※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 该工程规划图、总平面图; ※《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等。 四、勘察场地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东麓山前冲洪积平原。场地内地形较为平坦,相对高差不大于1米。 ***************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26.5℃;冬季平均气温-3℃~ 该区降雨季节大都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5~6月份的蒸发量最大。 该区风向一般为N·NW-SE·SSE,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该区土壤稳定冻结期为每年 12月下旬至翌年 2月中旬,标准冻结深度为60cm。 五、勘探孔布置方法及技术要求 1、区域有关地层资料 根据该工程附近有关勘察资料,本区主要由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粘性土、砂类土组成,地层分布较为稳定。地下水埋深大于30米,覆盖层厚度大于50米。 主要地层及物理性质如下: 地层编号 名称 大致埋深 承载力 1 2 3 4 2、勘探点类型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当地情况,勘探点类型计划为:取土标贯钻孔、取土试样钻孔、标准贯入钻孔、鉴别孔、静力触探孔及取土试样探井。 3、勘探孔布置原则和勘探点间距的确定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建筑物特点,本区总体上按建筑物周边线及角点结合方格网方法进行布置勘探孔。勘探线间距为不大于30米,勘探点间距不大于30米。 4、勘探孔深度的确定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4.1.4条的有关要求,当建筑物基础型式为: 筏形基础时,控制性勘探点深度按公式:dc=d+acβb确定,一般性勘探孔深度按公式:dg=d+agβb确定。 条形基础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不小于3B+d。 独立基础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不小于1.5B+d。 勘察深度并应满足沉降变形的要求。 根据以上规定,确定各建筑物勘探孔的深度。 对于建筑层数为18(18+1)的住宅楼:控制性勘探孔深度为35m~40m,一般性勘探孔深度为30m。 对于建筑层数为11(11+1)的住宅楼:控制性勘探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