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息技术 4.网络信息辨真伪》教案_11.docxVIP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息技术 4.网络信息辨真伪》教案_11.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信息 教学信息 《网络信息辨真伪》 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五年级 科 目 综合实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网络信息辨真伪》是一师一优专题教育-综合实践类的教学内容。课题极具综合性和开放性。因此,对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界定: 1.网络信息。参照百度百科对“网络”四要素的解释,在本课教学中,将网络分为“电信网络”“交友平台”“因特网”这三个方面,并依据这三个分类探寻信息的真和伪。 2.真和伪。按照词条理解,真为真,伪为假。但网络中的信息往往并不是真与假的绝对对立面,在网络中,“真”除了真实外,还有“有用”“有效”这方面的理解。而“伪”不光有假的层面,有时也具有不合法的、无效的理解。 3.辨。有两层意思,一是能够分辨,帮助学生能够用一般性的方法去分辨信息的真伪。二是思辨,引导学生领悟信息社会的特征,以及信息真伪的原因和作为一个信息社会人所应具有的信息意识、责任和态度。 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已经让他们接触了很多网络中的不同类型信息的真和伪。只是他们还不能清晰抽象出伪信息的分类、成因以及具体的应对策略。通过本课的学习,除了让思维更清晰外,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态度、信息责任将得到有效的进步和提升。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信息技术学科倡导给学生展示完整的生活世界,用算法进行问题解决,用数字技术创作、助力或改善生活,这些也都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因此,本课在设计时是围绕着一条认知主线和一条情感主线展开的,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目标进行有效地融合,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将课堂目标沉淀到学生的内心。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途径的网络信息所具有的真伪性; 2.体会网络虚假信息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辩证地看待网络信息的真伪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3.掌握辨识网络信息真伪的基本方法,提升网络信息的防护意识; 4.提升自身的信息意识、责任和态度,形成负责任的信息观。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内容:感受网络信息的真伪性,体会网络虚假信息的危害,掌握辨识网络信息真伪的基本方法。 措施:通过课前翻转,了解网络中各种虚假信息,在课堂的互动、交流和思辨中提炼总结,形成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内容:提升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形成负责任的网络信息观,养成科学的、正确的信息意识和态度。 措施:了解信息真伪的分类,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理解和辨别伪信息,并形成自身的信息观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平板电脑、智能纸笔、极域电子教室、彩色激光打印机、百度APP、语音输入、耳机、翻页笔、5块希沃一体机、希沃互动课件等。 学习地图 学习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目标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内容 技术融合点解析 一、课前翻转 任务:咨询自己的家长或上网搜索,生活中都会有哪些虚假的、骗人的消息? 学习反馈:说一说你的收获。 翻转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身边的资源检索课堂中的隐性信息,为后续教学建构知识和经验。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和了解体会和发现生活中信息的虚假现象,为课堂中信息的“真”与“伪”做铺垫。 二、是真是假 活动一:是真是假? 平板依次推送几道网络上的信息,供学生判断、思考并选择其真和假。 活动二:网际大搜索 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分小组,分别搜索词条“人工智能”和图片“月季花”。并利用智慧纸笔记录搜索的过程。 知识点小结: 网络上的信息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还有很多是我们不需要的“真”信息,我们也可称它们为“伪”消息。 1.学生在平板上阅读、思考并选择作答。 2.反馈自己选择的原因。 1.学生利用百度APP,用语音输入的方式快速搜索词条和图片,利用智能纸笔记录数据。 2.汇报: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自己不需要的信息? 推送与统计—— 利用智慧教学云平台,模拟智慧闯关游戏,将题目推送至学生平板。通过电子答题和现场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帮助学生发现现象。 搜索与语音输入— 利用开放的搜索引擎和语音输入,提高搜索速度,快速感知。 智能纸笔—— 通过智能纸笔的记录,归类、对比和发现,直观的实现信息对比与归纳。 【设计意图】感受“电信”“交友平台”和“英特网”三个不同环境下的真伪信息。 三、角色互换 活动三:归归类 上述几个虚假信息,如果进行归类,你会把哪些放在一个类别?为什么? 知识点小结: 网络伪信息的两种不同分类模型。 1.利用平板和交互式大屏,进行个性化的分类 2.展示、交流、与共鸣:为什么这样归类? 电子归类—— 利用平板电脑和4块希沃大屏,对图片进行个性化的拖拉分类。方便、快捷的了解学生思路,帮助产生知识共鸣。 【设计意图】体会产生信息真伪的原因,抽象现象背后的本质。 四、讨论思辩 活动四:思辩 针对不同类型的“伪”消息,你

文档评论(0)

138****2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