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习题管理方案规范与要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管理规范与要求 一、试卷装订封面的填写 (一)“学年”及“学期”按如下格式填写: 2005- 2006 学年第二学期; (二)“ 程名称”的填写要 范, 与教学 划中的 程名称以及“学生班 学期成 ”上的 程名称一致。学生考 卷上的 程名称也 与上述一致; (三)“开 部 ”是指 程开 学院,不能 写, 按学校公布的全称填写,而且要与“学生班 学期成 ”上的开 学院一致; (四)“班 ”的填写, 与“学生班 学期成 ”上的班 名称一致。学生考 卷上的班 名称也 与上述一致; (五)“学生人数” 、“ 卷份数” 一用小写数字填写,如“ 72”、“ 68”等。学生人数要与“学 生班 学期成 ”上的人数一致, 卷份数要与装 的 卷份数一致,学生人数与 卷份数 不一致 ,要在 卷份数后 予 明,如:学生人数 72 卷份数 68(4 人缺考) ; (六)“出卷人” 、“ 卷人”、“复核人”、“登分人”要如 填写,可以填写两人以上。 复核人:不能与 卷人、 核人、登分人相同; 出卷人:如果 卷系从 卷 或 中抽取, 填写抽卷人或 卷人姓名,并注明 卷 或 ,格式 :×××( 卷 ) 、×××( )等; 卷人:如果是小 卷,且人数不多,可直接将 卷教 姓名填在封面上,字可写得小点, 但要求清楚工整;如人数 多,可另附一 A4 , 明 卷 卷小 人 名 ,放在 卷 核表的 后面一起装 ; (七)“序号”的填写原 :公共 按 程名称、年 等 行 号,由学院或教研室 一填 写。如一年 、二年 的大学英 分 行 号,用“ 1, 2, 3, 4??”表示,每一 号 形成一 表,将序号与班 一一 ,以便于 。其它 程,由于考 班 数相 少, 学院可将它 的 卷集中 号,并打印序号 表,以便 找; (八)“装 日期”必 填写,填写格式 : 2006.7.27 。 二、学生班级学期成绩单 成 由教 管理系 中的成 入系 生成, A4 打印,教 入学生成 ,所有 目必 填写完整,名称要 范化,考 程的平 成 、期末考 成 按 定填写。打印出来后,必 由任 教 、教研室主任分 名,方可交 程所在学院、学生所在学院、教 等部 。 三、试卷分析 每一 程考 束后,均必 期末考 的 卷 行分析。 卷分析表的格式 附件一,其中“考 情况 表”中的分数、分数段及人数等全部按期末考 的 情况填写,表中的 表不需要手工描 ,将在教 入上述数据后自 生。考 情况分析 表也可根据学科 程的特点、考 情况、教 情况等因素 行不同的 ,如 表格式中的直方 、正 分布 等。 定性分析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文字叙述必 在 120 个字以上,文字 多 ,可将表格延 成两 A4 ,直接打印,也可将表格打印后手填,但必 工整清晰,最后要由任 教 名。各 学院、任课教师可自行设计课程考试试卷分析表,但必须包含给定样本格式中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定性分析中两个部分的内容不能少。 试卷分析时,须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为标准,通过认真分析学生 答题情况(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 ,重点就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相关能力目标的实 现以及教与学各方面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进行归因分析,并据此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措施。特别强调这部分分析必须围绕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 按照教育统计学理论,参加课程考试的学生成绩基本上应该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优秀成绩、不 及格成绩的学生比例通常应占参加该门课程考试全部学生的 30%左右,否则,任课教师应就命题和 阅卷等问题作出书面说明,附在考试试卷分析表的后面(用 A4 纸打印并由任课教师签字) 。 考试试卷分析原则上按教学班进行。 四、试卷审核 每一门课程试卷印刷前及试卷批阅后均必须接受试卷审核。 (一)试卷命题审核 试卷命题审核人由教研室或学院指定,审核表格式见附件二。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审核: 1.试题能以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 2.考试内容与考试题型的权重分布与教学大纲一致,题目类型较多,分值分配合理; 3.试题内容以基本概念、 基本方法、 基本技能为主, 难易程度的比例大致为: 基本知识题占 60%,有一定难度的题占 30%,有较大难度的综合试题占 10%(各学院可根据各学科课程的特殊性进行适 当调整)。试题正确无误,措词严谨明确,无多义、歧义或容易引起误解的情况; 4.考试标准用时一般规定为 120 分钟(特殊课程除外) ,试题份量适当; 5.各学院的课程考试原则上实行考教分离,鼓励开展试卷(题)库建设,从中抽(组)卷考试; 6.课时相同、教材相同、要求相同的课程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本一、本二、本三不得使用同一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85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