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禹锡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触犯了当朝达官显贵的利益。这些大官僚在道理上辩不过他,背后就在皇帝面前说刘禹锡的坏话。自古道:“皇帝疼奸臣。”皇帝听信了他们的谗言,就把刘禹锡贬了官,外放到安徽的和州当通判。
本来,按照当地规定的官员待遇,通判在衙门里可以住三间大房子。可是,和州的长官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失势贬官,就处处刁难他。策知县假说衙门里的房子破,不好住,叫他到南门外去住。
刘禹锡知道策知县同朝廷里的保守派穿一条裤子,也巴不得同他分开住。因此,他什么话也没说,就搬到衙门外去住了。
这事很快就传到策知县那里去了。策知县一听,气得胡须倒竖。心想:你这个刘禹锡,刚被贬了官,不闭门思过,夹起尾巴做人,反而满心不服气,还想再搞什么改革,那好,我就做一双小鞋拿给你穿穿,看你低不低头!
策知县叫来书丞,传命刘禹锡从南门搬到北门去住,住房也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刘禹锡知道,这是策知县故意拿颜色给他看,也不多说什么,就搬到北门去住了。
刘禹锡来到和州还不到半年,却连续搬了三次家。这第三次搬家,搬到一间又旧又小的房子里,里边只能放下一架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刘禹锡十分气愤,心想:这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太可恶了!不过,住房虽小,却无损于我改革的雄心。于是,他就写了一篇文章,为他住的这间简陋的房子大唱赞歌,题名《陋室铭》。文章是这样写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写完,就去请来一个石匠,把文章刻在石板上,耸立在房门前。
这事又报到策知县那里。策知县不好意思,自己跑去看,就叫人抄下《陋室铭》。他看了以后,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话特别生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由于我刘禹锡道德高尚,住了却使它散发出芳馨。这不明明是在讥笑策知县这个狗官吗!策知县看完,虽然气得打鸡骂狗,但是想不出别的打击报复办法,只好作罢。从此,刘禹锡这篇只有八十一字的妙文《陋室铭》就传了下来。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生于公元772年,唐朝著名诗人,和白居易共称“刘白”。并被白居易称赞为“诗豪”,意思指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的意思。后人便也据此而称之。
刘禹锡的一生,在政治上,是斗争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是在被打击中不断反击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他自立门户,不断创新,写出大量雄浑苍劲的诗歌。同时,他又以诗歌作为武器,无情地嘲讽和打击着他的对手。他虽然不断地被排挤,被打击,被流放,但从没低头认输,反而是愈挫愈勇,豪情万千。
刘禹锡生平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刘禹锡,自幼好学,精通诸子百家,诗文辞赋。在青年时代,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较之其他诗人要幸运的多。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又当上监察御史,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前途一片光明。
虽说刘禹锡仕途一帆风顺,二三十岁便位极人臣,但他是个有为青年,梦想着治国平天下,便与数名有志之士一合计,搞了个大事情:永贞革新,誓要彻底瓦解藩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
结果只是螳臂当车,宦官权贵以及手握兵权的藩镇军阀一反扑,不仅逼迫皇帝禅位,还将他们纷纷贬官。带头的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剩下的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均被贬为边远八州的司马,是轰动一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之后他一被贬就是长达23年之久。
人生能有几个23年?但凡谁都会抱怨,但刘禹锡最让人佩服的就在于,不管遭遇什么,他都能乐呵呵地面对,并且不改初衷,归来仍是少年,简直是唐朝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虽然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但刘禹锡从不颓废,始终充满乐观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在诗中,他表达的是一种不屈不挠、奋发自立的情怀,给他人以启迪,给自己以激励。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公元815年2月,刘禹锡奉召回京。十年之后,再回京城,已经是物是人非了。看着这十年之间由于投机取巧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贵,再看看到处都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刘禹锡很不以为然,于是借游玄都观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明眼人一看,此处桃树千株,不是暗指十年来在政治上投机取巧而得意起来的新贵么?要是我老刘当年没被贬,哪还有这些小人得志的机会?
于是,这首诗一出来,刘禹锡再次被光荣下放。他何尝不知道后果,但揭露了这些人丑恶的嘴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