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建构与建模教学的理论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型建构与建模教学的理论分析】模型与建模过程? 2017-07-13 08:13 化学 小编这么拼化学教育期刊 模型建构与建模教学的理论分析 张晋 毕华林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 通过对模型的内涵与功能以及建模过程的阐释,讨论了建模教学的2种模式、建模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以及建模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概念理解的价值。建模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模型的认识,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建模过程。 关键词 模型;建模教学;概念理解;传统教学 建模教学(Modeling Instruction)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解决传统的“讲授-示范”教学方法的很多问题,例如,知识之间的割裂、学生的被动性以及学生对自己朴素观念的坚持[1]。在理科课程中应用建模教学的方法,开展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我国中学理科课程一直非常重视对“模型”的应用,例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中有9处提到了“模型”一词,要求学生学会制作模型,并应用模型来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化学课标中对模型内涵的认识集中于对微观结构直观、简化地描述,例如“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以及利用模型理解“共价分子结构”“金刚石晶体和石墨晶体的结构特点”“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另外,教学建议中提到“利用模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没有明确教师应该如何使用模型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讨论,对模型的内涵、建模的过程以及如何应用建模教学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谈一下认识。 1 模型与建模过程 1.1 模型的内涵与功能 1.1.1 模型的内涵 模型(Model)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Modulus”,意思是尺度、样本、标准[3]。模型一词应用范围很广,国内外已有研究中有很多不同的表述,总的来看,可以从以下3个角度理解模型: (1)模型指的是与客观事物或过程相对应的概念框架。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模型是“与真实物体、单一事件或一类事物相对应的而且具有解释力的试探性体系或结构”[4]。 (2)模型指的是对客观事物或过程的一种表征方式。如《美国科学教育框架》中提出模型是“一个有解释或预测能力的一个系统的任何表示”[5],Driel 与 Valk(2007)认为模型是“所研究的目标事物的一种呈现方式”[6]。 (3)模型指的是认识事物本质属性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如朱正威、赵占良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中引入了对“模型方法”的介绍,认为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很多研究者将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讨论[7-8]。 1.1.2 模型的功能 首先,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物质现象和过程。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证据、模型和解释”作为“统一的科学概念与过程”。其中,“证据”指的是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这仅仅是对物质现象和过程的一种描述,而“科学解释”指的是“把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证据组合成具有内在一致的、符合逻辑的说明”[4]。可见,“模型”是利用证据来进行科学解释的一种工具,它将已有知识与新的证据联系起来,将客观事实与人的心智活动联系起来。 学生的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都是探索未知的认识过程,当学生或科学家们面对一个客观的物质现象或过程时,复杂的组成因素使他们难以把握其本质和规律。通过建构模型,吸收主要因素,忽略对象系统中的非本质因素,从而将复杂的物质现象和过程进行抽象的概括和简化,进而可以以图画、图表等具体直观的形式进行形象化的表征。因此,通过对物质现象和过程构建模型,可以增进人们对其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可以自主构建模型来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也可以直接使用科学家们已经发展成熟的模型进行科学解释。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构建、应用和修正模型,发展了很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得到广泛科学共识的模型,科学模型成为了科学知识的一种类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将科学模型进行适当调整,模型即作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现象和过程。 除此以外,模型可以用来对物质现象和过程进行预测和控制。模型通常反映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以可以将模型应用于解决同一类型其他问题。通过模型把握住问题的共性和本质,就能对新情境中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现象的发生。所以,模型可以应用于探究新物质的合成、性质及使用等。 1.2 心智模型与概念模型 心智模型,又称为心智模式,是1943年苏格兰心理学家Kenneth Craik首先提出的。心智模型在国外的研究中一直是一个很受关注的主题。Gilbert等人(2000)

文档评论(0)

hhh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