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
?1? 总? 则
1.0.1? 为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预防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发生,依据国家、省相关法规和规范,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适用于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其它工程质量通病防制可参考本规范要求实施。
1.0.3? 本规范要求了住宅工程实体质量通病、管理质量通病、工艺质量通病防控基础要求。当规范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相抵触时,应按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要求实施
1.0.4?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方法、方法和要求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省相关标准要求。
?
2 术? 语
2.0.1? 住宅工程
供家庭居住使用建筑工程。
2.0.2? 住宅工程实体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施工中和完工后易发生、常见质量缺点,通常也称为住宅工程实体质量通病。
2.0.3? 住宅工程工艺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施工中易发生、常见造成产生实体质量通病工艺问题。
2.0.4? 住宅工程管理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施工中易发生、常见造成产生实体质量通病管理问题。
2.0.5?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
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从设计、材料、施工、工艺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有效预防、控制方法和方法。
?
3 基础要求
?
3.0.1 建设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工作,并应遵守以下要求:
1、采取严格管理方法,预防所建设住宅工程发生质量通病;
2、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应要求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完善质量通病防控方法,并在设计交底时向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提出明确要求;
3、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施工图时,应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将质量通病防控设计方法列入审查内容;
4、应将质量通病防控技术方法列入工程检验和验收内容,在开工前下达《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任务书》(见附录A),工程完工验收时对质量通病防控方法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验收,明确验收结论;
5、施工期间定时检验质量通病防控方法落实情况,工程投入使用后进行质量回访,对出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处理。
3.0.2 设计单位防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应确保设计深度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并遵守以下要求:
1、采取控制质量通病对应方法,绘制对应节点结构图,并将通病防控设计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2、在工程质量检验汇报中,应对质量通病防控设计要求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3.0.3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质量通病防控设计方法进行审查,审查汇报应说明质量通病控制设计方法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
3.0.4 施工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关键责任人,负责质量通病防控方法具体落实,并遵守以下要求:
1、工程开工前,总包单位应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方法和实施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同意后实施。分包单位应制订分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方法,经总包单位审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2、质量通病防控方法包含实体质量通病、管理质量通病和工艺通病防控关键,材料、施工等方面防控方法,通病防控验收及落实责任要求等内容;
3、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方法和实施方案》进行施工;
4、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工作总结汇报》(见附录B),在工程完工汇报中应关键说明质量通病控制方法落实情况和成效。
3.0.5 监理单位应做好质量通病防控方法落实情况监控,并遵守以下要求:
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方法和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方法,并将监理防控工作要求列入《监理计划》和《监理细则》中;
2、质量通病关键防控部位施工,监理单位应采取旁站方法;
3、在分项和分部工程验收、分户验收、完工验收时,应关键对质量通病防控情况进行检验;
4、工程完工后,应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工作评定汇报》(见附录C),评定汇报应对质量通病防控情况进行评定。
??
4? 实体质量通病控制
?4.1 ?防水工程
?4.1.1 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
(1)设计中应充足考虑地下水、地表水等对结构影响,和因为人为原因而引发周围水文地质改变影响,合理确定场地地下防水设防高度;
(2)结构设计时,地下室外墙、基础底板(或防水底板)应进行抗裂验算,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并不得贯通;
(3)地下室墙板宜优先采取变形钢筋,可合适提升配筋率,优先采取细直径、密间距,网片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分布宜均匀。水平分布钢筋宜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对水平断面较大改变处,宜增设抗裂钢筋;
(4)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用混凝土,应采取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设计时,应采取预防混凝土收缩方法;
(5)结构设计时,应依据建筑平面形状、荷载、地域温度改变等,合理设置后浇带和变形缝;
(6)施工图中,应注明或绘制加强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