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范式与社会科学发展.doc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播范式与社会科学发展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对传播研究范式的 思考;历史语境与中国传播研究范式;多元 范式的并存与中国传播学的发展;进行讲述 其中,主要包括:杨文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三 种传播研究范式,即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经 济学与文化研究,但在讨论中并没有论证她 所采用的范式概念、如果我们认为结构功能 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文化研究并不是宏观 意义上的传播研究范式,那么传播研究范式 究竟又是什么呢?事实上, 这个问题一些学 者也早有论述、在对传播研究范式进行阐述 后,回到杨文所探讨的结构功能主义、政治 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笔者虽不能同意直接把 它们定义为范式,但对作者别具慧眼地选择 了这三者却要表示赞赏,因为这三者恰恰涉 及到我们上面所谈到的三种传播研究范式、 西方传播研究范式的引进为我们提供了丰 富的理论资源,而中国独特的传播实践也会 促使我们为传播学的发展做出自身独特的 贡献,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本文回应〈〈从冲突到对话一一评 传播研究典范: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经济学 与文化研究》一文,通过对范式概念的辨析, 将目前学界公认的三种传播研究范式一一 社会科学研究、诠释研究以及批判研究一一 进行梳理;并结合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探 讨这三种研究范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最后 针对传播学多元范式并存的现状,提出要正 确理解范式之间的张力,避免其负面影响, 以促进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关键词]传播研究;范式;社会科学; 诠释;批判 〈〈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6期发表了杨 茵娟女士的《从冲突到对话一一评传播研究 典范: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 究》一文。杨文从传播研究范式的角度分析、 比较了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文化 研究,视野开阔,逻辑严整,是一篇很扎实 的学术论文。不过,笔者肯定杨文的同时, 也想对杨文的一些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并 想沿传播研究范式这一思路对杨文没有谈 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算是对杨文的一种 回应。 1、对传播研究范式的思考 杨文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三种传播研究 范式,即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文化 研究,但在讨论中并没有论证她所采用的范 式概念。众所周知,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库恩 提出的,金兼斌先生在他的一篇讨论传播研 究范式的论文中曾经指出, 根据库恩自己的 说法,其范式概念主要有两层意义:第一, 它代表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 价值、 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第二,它涉及该整体 中的一种元素,就是具体的问题解答,作为 一种模型或范例,可以代替规则作为常规科 学其他疑题的解答基础。[1]从以上两种定 义来看,杨文所采用的范式概念可能更接近 第二种。然而,国内学者现今在讨论研究范 式时多采用第一种更为宏观的、形而上的定 义,比如金兼斌先生同样援引西方学者的说 法,认为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范式,是有关科 学和社会基本性质的一组形上假定,无谓对 和错,而只是提供了观察人们社会生活的不 同方式和思路。[2]那么在这种目前在大陆 学界占主流的范式概念下,结构功能主义、 政治经济学以及文化研究都还不能直接被 定义为范式,更好的说法是它们是一些学派 或流派,它们是某些范式的代表,但其概念 要小于范式。 如果我们认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经济 学以及文化研究并不是宏观意义上的传播 研究范式,那么传播研究范式究竟又是什么 呢?事实上,这个问题一些学者也早有论述。 潘忠党先生早在1996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 文中,根据传播媒介的功能极具创见地提出 了探讨媒介与文化之间关系的三种理论模 式,即表述模式、传送模式,以及把传播视 为社会交往仪式和文化的生存与再生的模 式。[3]当然,从整个国际传播学界来看,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主要存在着三种 传播研究范式,即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诠释 研究范式以及批判研究范式。[4]这三种传 播研究范式当然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都存 在着差别。如果择其要点而言之,笔者以为 它们的差别首先来源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 学的区分。社会科学想仿效自然科学,因此 主张价值中立,认为学者必须不带个人偏见 地去揭示纯粹的客观规律;而人文学者认为 价值中立是无法真正做到的,研究工作具有 一定的价值导向不仅是可以的, 而且也是必 然的。这样一来,如果说社会科学主要是想 揭示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那么人文科学的 价值关怀已经让研究工作还带有了 一点揭 示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性质。前者在传播研 究中直接产生了传播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强调客观,强调实证,强调规律性;而后者 在传播研究中又可以分为两支, 在具有价值 导向的前提下,一派强调理解,这带来了传 播的诠释研究范式;另一派强调批判,这带 来了传播的批判研究范式。 在对传播研究范式进行阐述后,回到杨 文所探讨的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文 化研究,笔者虽不能同意直接把它们定义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xiaoj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