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课件:温病的诊法.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舌尖红赤起刺 见于红绛舌的早期,为心营之热初起或为心火上炎之征象。 纯绛鲜泽 热入心包典型舌象 舌绛而干燥 热入营血,营阴受伤较甚 一般顺传营血多见,相对上一项病程较长,阴伤较甚 舌绛而有黄白苔 邪热初传营分,气分之邪未尽。 绛舌上罩粘腻苔垢 热在营血而兼挟痰湿秽浊之气,此时易发生痰浊蒙蔽心包之证。 镜面舌 温病后期,邪热渐退而胃阴衰亡之征象 舌绛不鲜,干枯而痿 邪热久留,肾阴欲竭之象,病情危重。 紫舌 紫舌比绛舌更深而暗,温病中紫舌多从绛舌发展而来。 亦有其他原因形成的。 营血分热毒极盛 主病 瘀热内阻 肝肾阴竭 虚证 实证 舌紫起刺,状如杨梅(杨梅舌) 血分热毒极盛,常为动血或动风之先兆。 舌紫晦而干,色如猪肝(猪肝舌) 肝肾阴竭, 预后不良之象。 舌紫而瘀暗 扪之潮湿为温病兼夹瘀血的征象。其瘀血部位常有固定刺痛。 舌淡紫青滑 阴寒内盛, 血络瘀滞之象。 可见温病后期,阴损及阳,阳气外脱,在温病中少见。 舌 态 舌体强硬:气液不足,脉络失养,动风痉厥之象。 舌体短缩:热盛动风、痰浊内阻 舌卷囊缩:病入厥阴,危重征象 舌体萎软:萎软无力、申不过齿,肝肾阴竭 舌斜舌颤:肝风内动 舌体胀大:湿热蕴毒 舌体短缩 舌体卷曲 舌体胀大 辨斑疹形态 斑:点大成片,不高出皮肤,望之斑斑如锦纹,抚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 疹:形如粟米、高出皮肤,呈琐细小粒抚之碍手 斑疹成因:热郁于内,侵入营血 斑:胃热炽盛, 内迫营血, 从肌肤外发 病位:胃(深) 疹:风热郁肺,内窜营血,从肌肤血络而出 病位:肺(浅) 故陆子贤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诊察要点 1、观察色泽 2、辨别形态 3、注意分布 4、结合脉证 5、重视动态变化 1、观察色泽: 观察色泽: “红轻,紫重,黑危” 红活荣润——血行流畅,邪热外透(顺); 色艳红如胭脂——血热炽盛, 紫赤类鸡冠花——热毒深重的表现; 色黑——火毒极盛,最为凶险之象。其黑而光亮,虽属热胜毒盛,但气血尚充,依法治之,尚可救治;若黑而隐隐,四旁赤色,为火郁内伏,气血尚活,大用清凉透发之剂,间有转红成可救者; 黑而晦暗——元气衰败而热毒锢结的征象,预后不良。 2、辨别形态 斑疹松浮朗润,如洒于皮面 ——热毒外泄(顺证) 斑疹紧束有根,如履透针、如矢贯的 ——热毒锢结(逆证) 3、注意分布 稀疏均匀——热毒较浅(预后良好) 稠密融成一片——热毒深重(预后不佳) 故叶天士称斑疹“宜见不宜多见” “宜见”指斑疹的透发提示邪热得以外透 “不宜多见”指斑疹过于稠密,为热毒深重的表现,提示病情深重 4、结合脉证 斑疹透发热势下降,神情清爽,为邪热外 达,外解里和之象;(顺证) 斑出热不解,或甫出即隐,神志昏愦,肢厥 脉伏,为正不胜邪,毒火内闭之险恶证象。(逆证) 5、重视动态变化 如斑疹色泽由红 紫 紫黑 逐渐加重,反之则病情转轻。 如形态由松浮 紧缩有根 热毒渐深,毒火郁闭之兆,反之则热毒外达之象。 如斑疹分布由稀疏郎润 融合成片 热毒转盛之象 如急现急隐,或甫出即隐亦为热毒内陷 治疗原则 斑——清胃解毒,凉血化斑 (化斑汤) 疹——宣肺达邪,凉营透疹 如斑疹并见——化斑为主,兼以透疹 治疗禁忌 初透之际,不可早用过用寒凉以免冰伏留邪。 不可妄用升提,助火上炎,造成血热妄行、昏厥等。 不可妄用滋补,以免邪热内闭。 辨发热 发热是温病必见之证,是机体对温邪的一种全身性反应,为正气抗邪、邪正相争的表现。 发热过亢或久热不退又可消耗津气、损害机体。 发热恶寒、寒热往来、壮热、日晡潮热身热不扬、身热夜甚、身热肢厥、夜热早凉、低热 谢 谢 * 温病常用诊法 教学要求 1、掌握温病常见的舌象、斑疹的辨析 2、熟悉发热、神志异常、痉、厥脱的 辨析 3、了解白 pei、验齿的临床意义。 温病诊治 三早:早诊断、早治疗、早防控 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 2、特殊体征 3、发病季节 4、注意病史 一、临床症状 有些临床症状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热、口渴、出汗等。 口 渴 口微渴——邪在卫表,伤津不甚 口渴烦饮——阳明气分热甚 口渴不欲饮——温病夹痰饮,或湿温湿浊不化 口干不甚渴饮——邪热入营,灼伤营阴 二、注意特殊体征 如神志的变化,所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