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doc

(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1.(2018 ·南卷单科历史海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710 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 “景云 ”。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 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 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 “ 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 “ 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 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 “ 风俗一变 ”。712 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 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 十三道增为十五道。 这些制度成为 “开元盛世 ” 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 (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 “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 ”“ 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 ” ,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 据材料 “ 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 ”,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 “ 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 ”,改变 “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 ” ,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 “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 ‘道’巡察地方的办法, 设置十三道按察使, 驻地相对固定, 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 ”,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 “这些制度成为 ‘开元盛世 ’ 的重要保证 ”,可得出促成 “开元盛世 ”;据材料“ 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 “ 安史之乱 ”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 (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 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 江·苏卷文综历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 他的上中下三策从 第 1页共6页 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 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 引导人们 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 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 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 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 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 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 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 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 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 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 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 “ 会试亦如之冶 ”。迂腐的读书人对此 “惊怪不知所 为 ”。书商则 “乘时射利, 猎取中外时报, 补缀成篇,标以俗名, 如《三场要诀》 之类,获利亡算 ”。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 “ 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要解决旧的科 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于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 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并结合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 维新变法的要求、 科举制的弊端、 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等解度 分析。 第(2)问,依据材料一信息 “ 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 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 这样就会涌现 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和材料二信息 “ 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 积极方面可从打击旧学、 传播新学、促进思想解放、促进新式教育发展等方面分析, 消极方面可从改革不彻底, 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 第 2页共6页 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 (社会需要新式人才 )。 (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 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 (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 )。 3.阅读材料

文档评论(0)

187****6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