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市2019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 试题10 含答案.docVIP

广东珠海市2019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 试题10 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珠海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十)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境 与 象 袁行霈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文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叫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文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 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延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木,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是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足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干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 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选自《学术丈化随笔·诗学篇一一意与境》,有删改) 1.下列对意境及相关概念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意境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创造的主观情志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成功的意境可以使读者沉醉其中. 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 C.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给欣赏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D.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 2.对文中材料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用“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逐意奔走”,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境生干象外”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 B.借用杜甫“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 C.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最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yf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