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文学话语 —— 内指性 —— 侧重于诗意逻辑(情感逻辑) 普通话语 —— 外指性 —— 侧重于现实逻辑(事理逻辑) 1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普通话语是外指性的 科学话语、日常生活话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事理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文学话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有时它不必严格遵守现实生活的事理逻辑,只要符合艺术氛围中的诗意逻辑就行了。 李白有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然“白发三千丈”是不切合实际的,但谁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艺术夸张而已,它符合的是诗意逻辑。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如果我们从经验事实的角度来拷问:人的心怎么能寄到月亮上去?显然是不真实的。但是如果从态度和情感的要求来看,我们就容易理解了:诗人不能随友人而去,但这种日夜愁闷的思念之情如何排遣呢,诗人告诉了友人,我把自己的这颗心寄到月亮上,那么月亮就代表我的心,你看到月亮就等于看到了我。 2文学语言具有心里蕴含性,普通话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 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话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话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话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 文学话语 ——心理蕴含性 —— 侧重于表现功能 普通话语 —— 直指性 —— 侧重于指称功能 曹植有一首《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显然,这里的“豆”和“豆萁”并非单指自然界的普通事物,而是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在这里它象征着一母同胞的兄弟。 鲁迅有这样一句话:“地上本没有路,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里的“路”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更主要的是它蕴涵着耐人寻味的人生之路。 龚自珍有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们读这样的诗,马上会联想到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曾说过的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品味出诗人所崇尚的那种“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3文学语言具有阻拒性 文学话语 —— 阻拒性 —— 侧重于陌生化 普通话语 —— 自动性 —— 侧重于常规化 “阻拒性”、“陌生化”概念是二十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提出来的。所谓阻拒性、陌生化,就是指很多情况下文学话语并不是一下子、马上、不假思索地,一看就弄明白的。这是因为文学话语它要自觉地走在普通话语的前面,常常故意打破语言常规,或者使用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修辞手法,甚至不合语法,从而达到陌生化效果。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让你在经过一番思索、玩味之后,深感其妙,或风趣幽默,或耐人寻味。这就是文学话语的文学性、艺术性所在。而普通话语相对于文学话语,则是自动性、常规化的,一听就懂,不假思索,因而也就缺少艺术性 在古典诗文里我们常看到这样的话语:“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纵一苇之所无,凌万项之茫然”等。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句中的“无情”本为状人的词语,这里却用来修饰柳树;第二句中的正常语序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而诗句恰好倒了过来;第三句中不说“小船”而说“一苇”,不用“长江”而用“万顷”。这些相对于我们的通常话语来说,是文学话语的陌生化现象,是文学话语对普通话语的反常化运用。 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意与境会,妙合自然 饮酒 [其五] ???????? ? 陶渊明 ???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完这首诗, 给人最大的感觉便是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 陶渊明之所以写出这样一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来,是与他后期受道家思想影响有关的。陶渊明由于时局动荡,辞官隐退,渐渐接受了道家归隐山林的思想,形成了新的人生关于自然观,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透露出这种思想,可以说是无处不自然。 ??? 诗的第一句说自己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似乎体现不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后一句作者笔锋已撰写道:“无车马喧(无上层人士的交往)。”来了一个先抑后扬。前后对比,更加突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们也许会不理解作者何以做到这一点,于是作者便自问自答,只要“心远”,只要对世俗的争名夺利冷漠处之便可达到这一境界。 ??? 全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作者信手摘下园中的菊花,抬头无意间与南山相会。于是悠然的人悠然地望见悠然的南山。这一自然的诗句,表现了一串自然的

文档评论(0)

189****2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