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概述应用学习 文档 参考.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概述 ;重难点;授课内容;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基本概念;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DBMS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它属于系统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方法,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数据模式定义 (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 (3)数据操纵 (4)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定义与检查 (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 (6)数据的服务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提供相应的数据语言,它们是: (1)数据定义语言(简称DDL):该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 (2)数据操纵语言(简称DML):该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 (3)数据控制语言(简称DCL):该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 ;5.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DBS) 数据库系统通常是指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按照数据库方法存储、维护并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的系统,它是硬件系统、系统软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DBA)的集合。图1.2给出了数据库系统构成简图。 数据库系统为数据提供了共享、稳定、安全的保障体系。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射,三级模式分别为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两级映射分别为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以及概念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1) 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成三级:内模式(内部级)、模式(概念级)、外模式(外部级),即三级模式结构。图1.3 给出了图书管理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① 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它是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结构的描述,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② 模式也称概念模式,它是从程序员角度看到的数据结构的描述,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在定义数据时应首先定义模式,即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如数据项、名字、类???等)和数据之间的联系。模式的一个具体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而实例是相对变动的,因为数据库中的数据通信是在不断更新的。 ③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它是从系统分析师或数据库管理员的角度看到的数据结构的描述,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2)数据库的两级映像功能 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① 外模式/模式映像 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模式改变,则需要对各个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从而使外模式保持不变,而不必修改外模式的应用程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② 模式/内模式映像 模式/内模式映像定义了数据库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则对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不必修改模式的应用程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3个阶段。 1.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 2. 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 3. 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1.2模型;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三个要素。 要将现实世界转变为机器能识别的形式,必须经过两次抽象,即使用某种概念模型为客观事物建立概念级的模型,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这一过程所创建的模型称为概念模型,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变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将信息世界转变为机器世界,这一过程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及关系模型,整个抽象过程如图1.4所示。 ;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的概念模型是E-R模型,它于1976年由Peter Chen首先提出。该模型将现实世界的要求转化成实体、联系、属性等几个基础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联系关系,E-R模型可用图形直观地表示。 1. E-R模型的基本概念 (1)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2)实体集和实体型(Entity Set And Entity Type) 属性值的集合表示一个实体,而属性的集合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3)实体的属性(Attribute) 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 (4)实体之间的联系。 用菱形框表示,框内标注联系名称,用连线将菱形框与有关实体相连

文档评论(0)

文人教参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老师教学,学生学习备考课程、成人语言培训课程及教材等为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竞争力,塑造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赋能学生而努力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3150140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