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第2课时.docx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第2课时.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流区东升一中教学设计 语文备课组 .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 小石潭记 执教人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对象 如八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单元或章 节或篇目) 这是柳宗元先生“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 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 细腻而生动,读之如身临其境。 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期,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量,更重要的是已培养起了学 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此文为讲读课文,运用我们所构建的“熟读课文 ---- 疏通文意----理解探讨-----拓展延伸”的模式,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应该能 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写 教学方法 策略 情境创设激趣,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互评互补,教师点拨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 言实词、虚词。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与景,借景 抒情的写法。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课文顺序。 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 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 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认知 策略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加教师点拨 调控 策略 围绕教学目标全程关注,特别是合作讨论阶段 学习策略 交际 适时纠正学生表达过程中的仪态、 语气、语调、音量、 策略 情感等问题,并鼓励增强自信 资源 策略 多媒体 教学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流程图 三.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含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步骤1. 一、导入 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 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 感悟。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 ? 与他同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今天我们学习《小石潭记》 步骤2.二、介绍作者、背景、文体 1 2 1 i 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永州。他在政治上不 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 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 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 《永州八记》。《小 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 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 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3文W炸1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记”往往通过 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三、扫清字词障碍 1听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与停顿。 给加点字注音。 给加点字注音。 清冽( V ) 唯( ) 嶼 )怡然{ ) ? ? 俶尔( # ) 帮忽( ) 差互( ) 寂褰( ■ ) 扁怆( ■ ) 幽邃( ) 明确川直 chi kan y 1 chu xT cl Ii6o chudng SUI 2学生根据工具书、课本注释,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3「潺空也: (1) 将自主学习到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组长负责本小 组同学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作好记 号准备质疑。 (2) 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3) 师生合作翻译课文。 四、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测 1 :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呆呆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 一 1 以:1 )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2) 卷石底以出(表承接,“而” (3) 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1) 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2)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2)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1)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 (2)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火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明确:(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 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 隐或现。 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判断口 “若” “似” “如”都可以用来表示比喻,但有时不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unpengch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