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博物馆 山歌 山歌.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述 山歌的历史久远,其名称初见于唐代。唐代诗人李益(约公元749—827年)曾在诗中提到:“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 这里所说的“竹枝”,就是古代山歌的一种。 山歌是指人们在户外劳动时为了抒发感情而演唱的民歌。山歌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内容多表现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山歌感情淳朴、生动鲜活、真挚感人,在高音区的自由延长音是山歌最有特征的表现手法之一。 我国的山歌品种丰富,表现内容广泛,名称不一。如有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少年”,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慢赶牛”以及冠以地名来称谓的柳州山歌、温州山歌等等。 山歌的种类 根据山歌的体裁特点,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三类。 一般山歌,指产生在山野、并和山野劳动紧密相连的山野之歌。歌曲多为抒情表意,真实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山歌中最典型的一类。它主要分布在我国汉族地区,西北地区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花儿等歌种,南方有赶五句、晨歌、慢赶牛等独具色彩的歌种,还有富有地方特色的兴国山歌、柳州山歌、温州山歌等。 放牧山歌是指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喝牲畜或嬉游问答逗趣时所唱的歌,歌者主要是农村的少年儿童,歌词内容多表现儿童身边的事情,曲调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放牧山歌中多带有吆喝性的唱词。 田秧山歌就是民间传唱的“田秧歌”,是在插秧、耘秧、耥稻、车水等劳动中,为了舒心解闷、振奋情绪和驱除疲劳所演唱的歌曲,如江浙的田歌、安徽的秧歌、各地的薅草歌、车水歌等。田秧山歌以山歌体裁为主,又常常综合有号子和小调的体裁因素。 (1)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意为让自由的歌声漫天游,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甘肃及宁夏东北部、山西西部、内蒙古西南地区。信天游一般为上下句乐段结构,歌词多为即兴编唱,内容主要反映爱情、诉苦和劳动生活。上句多用比、兴手法,产生意境和联想,深刻生动地刻画从而烘托出下句歌词的内容,下句则是叙事和抒情;上句音调较高,音域宽,常分为两个乐节,下句的旋律则是多环绕进行,呈一气呵成的收拢型。信天游的音调高亢,音阶以双四度框架为骨干,多采用徵、商调式,具有典型的西北民歌风格特征。 (2)山曲 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的河曲、保德、偏关、五寨、神池、宁武、静乐、兴县、临县、离石等地区,以及陕西北部的府谷、神木和内蒙西部一带,其中,尤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内蒙古西部地区又称作“爬山调”。山曲的乐段通常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节拍以二拍子为主,旋律的起伏大,常出现八度以上大跳,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唱词一般为七字句,以徵、商调式居多。山曲的音调高亢、嘹亮,音乐舒展、悠长,用真假声混合演唱,极具山野风格。山曲的歌词常为即兴编唱,正所谓“见甚编甚,想甚唱甚”,内容十分广泛,生动再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山曲流行于黄土高原,由于山曲流行地区在过去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人们生活贫困,不少人在当地难以为生,便到外地逃荒。“走西口”就是晋西北人的一种独特的逃荒方式。人们走出山西与内蒙古交界的古长城关口,到内蒙古去谋生,他们或常年流浪他乡,或绝命异乡。当地流传的“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跑口外,女人掏野菜”等歌谣,就真实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那些走在崎岖山间小路上赶着牲灵或背着铺盖走西口的人们,背井离乡,面对未卜的命运,在旷野中引吭高歌,道出了满腔的辛酸苦痛。 在山曲的流行地区,山曲又被当地人称作“酸曲”。原因就在于“走西口”这样的歌曲,讲述的是无数辛酸凄凉的爱情故事,表达的是男女之间的离别、忧伤和思念之情。诸如《提起哥哥走西口》、《人家都在你不在》、《瞭不见妹子山挡住了》等,或从出行者男性的角度,或从留守家乡的女性恋人的角度,生动地描述思盼之苦和离别之痛,真切细腻地表现了亲人之间生离死别的悲伤情感,是山曲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 “开花调”是在山西太行山区流行的一种山歌形式,以“左权开花调”最具特色。其曲调也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常常以“某某开花”来起兴,下句则点题,因而得名“开花调”。 (3)花儿 花儿又叫作“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由于该地区为多民族杂居,除汉族外,花儿在当地的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藏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中十分流行。 由于花儿具有青年男女交往、定情的特殊意义,在当地又被称为“野曲”,它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也不能在辈分不同或有血缘关系者面前唱。除了平时在野外歌唱外,当地还有专门聚会对唱花儿的场合——“花儿会”。花儿会会址多选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古刹所在地,会期集中在四、五、六月间,以六月初最盛,会期历时1、2天至3、4天。 花儿的唱词结构有两种形式。一为“头尾齐式”,有四句唱词,即由两对上、下句构成;每句的字数大体一致,但上、下句唱词的词组结构在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