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医内科学痰饮[借鉴].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机-三焦气化失常 水液的输布排泄,还与三焦的作用密切相关。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气化失司,水道不通,则水液停积为饮。 痰饮病因病机示意图 外感风寒湿 饮食不节 中阳受困水湿不运 劳欲所伤 阻遏脾阳水湿停聚 脾肾阳虚水湿不化 肺通调雍滞 脾转输无权 肾蒸化失职 三焦水道失司 水湿或聚而成饮或遇火煎熬为痰 痰饮以阳虚阴盛为本证候以本虚标实多见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结合痰饮的临床特征、停积的部位 1 痰饮 心下痞满,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夕肥今瘦---饮停肠胃 2 悬饮 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饮流胁下 3 溢饮 身体疼痛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饮溢肢体 4 支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平卧,其型如肿---饮邪支撑胸肺 舌脉象和辅助检查等 ——苔白滑或厚腻,或舌淡体胖,脉象多为沉弦而滑。 ——x线、内窥镜、胃肠动力学检查、痰培养、胸水、尿常规、胸腹腔B超或CT等理化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病证鉴别】 痰、饮、水、湿的区别 痰—多厚浊,无处不到病变多端,为阳邪以热煎熬而成。 饮---呈稀涎,多停于体内局部,为阴邪多由寒积聚而成 水---为清液,每泛溢体表全身,为阴类但有阴阳之分 湿---粘而滞,发病缓慢缠绵难解,属阴邪每与它邪相兼为患 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水 积水不散留而为饮 饮 湿 饮为痰之渐 痰为饮之化 水泛为痰 痰因湿而生 饮因于湿 痰 【鉴别诊断】 1.悬饮与胸痹 同:两者均有胸痛 异:胸痹为胸膺部或心前区疼痛,可引及左肩背或左侧内臂,常于劳累、受寒、饱餐后发作,历时较短,休息或用药后缓解。 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咳唾、转侧、呼吸时加重、胁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症状。 2 溢饮与风水 水肿之风水相搏证分表寒、表虚两个类型,表实者,水肿无汗、身体痛重,与水泛肌表之溢饮基本相同。表虚证身体浮肿汗出恶风,与溢饮易鉴别。 3 支饮、伏饮与肺胀、喘证、 哮病鉴别 上述病证均有咳逆上气、喘满、咳痰等表现。 肺胀是肺系多种慢性疾患日久渐积而成,喘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重要主症,哮病是反复发作的一个独立性疾病,支饮是痰饮的一个类型,因饮邪支撑胸肺而致,伏饮指伏而时发的饮证。 在急性发作阶段可表现支饮症候,喘证的肺寒、痰浊两类又常具支饮特点,哮证发作期与伏饮基本类同,应注意鉴别。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辨证要点 1 辩部位 饮留胃肠者为痰饮;饮留胸胁者为悬饮 饮停胸肺者为支饮;饮溢四肢者为溢饮 2 明标本 掌握阳虚阴盛、本虚标实的特点 本虚--阳气不足 标实—水饮流聚 3 兼夹 可以夹热、夹表邪、夹气滞。 治疗原则 痰饮的治疗以温化为主法—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减。 水饮雍盛者,应驱邪(祛饮)以治标; 阳微气衰者,宜温阳以治本; 在表者,温散发汗; 在里者,应温化利水; 正虚者补之,邪实者攻之; 邪实正虚,消补兼施; 邪热相杂,则温清并用。 分证论治 (一)痰饮 脾阳虚弱 饮留胃肠 (二)悬饮 邪犯胸肺 饮停胸胁 络气不和 阴虚内热 (三)溢饮 (四)支饮 寒饮伏肺 脾肾阳虚 表 寒 里 饮 痰饮 1、脾阳虚弱 主证: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脘有振水声, 兼证:脘腹喜温畏寒,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 口渴不欲饮水。伴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 食少消瘦,大便或溏。 舌脉象:舌白滑,脉弦细而滑。 病机:脾阳虚弱,饮停于胃,清阳不升 治法:温脾化饮 方剂: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加减:眩晕,小便不利,加泽泻、猪苓; 脘腹冷痛,吐涎沫加干姜、吴茱萸、川椒目、 肉桂; 心下胀满加枳实。 2 饮留胃肠 主症: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 虽利心下续 坚满; 兼证: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 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病机:水饮壅结,留于胃肠,郁久化热。 治法:攻下逐饮 方剂: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加减:水饮在肠,饮郁化热,方取己椒苈黄丸;

文档评论(0)

朱素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