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习题课-凸轮.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 12 分)图示为一偏心圆盘凸轮机构,凸轮的回转方向如图所示。要求: (1)说明该机构的详细名称; (2)在图上画出凸轮的基圆,并标明图示位置的凸轮机构压力角和从动件 的位移; (3)在图上标出从动件的行程 h 及该机构的最小压力角的位置。 五、总分 12 分。 (1)2 分; (2)6 分; (3)4 分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r0, , s 如图所示。 h 及 min 发生位置如图示。 五、( 10 分)试在图示凸轮机构中, (1)标出从动件与凸轮从接触点 C 到接触点 D 时,该凸轮转过的转角 ; (2)标出从动件与凸轮在 D 点接触的压力角 ; (3)标出在 D 点接触时的从动件的位移 s。 五、总分 10 分。 (1)4 分; (2)3 分; (3)3 分 (1) 如图示。 (2) 如图示。 (3) s 如图示。 - 5、图示为一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试在图上: ( 1)画出并标明基圆 r0; ( 2)作出并标明凸轮按 方向转过 60 后,从动件与凸轮廓线接触处的压力角 ; ( 3)作出并标明滚子从图示位置反转到 B 处与凸轮接触时,对应的凸轮转角 。 1. 在图示的凸轮机构中, 画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 60 时从动件的位置及从动件的 位 s。 总分 5分。 (1)3 分; (2)2 分 找出转过 60 的位置。 标出位移 s。 1. AO BO 20 mm, ( 四、(10分)在图示凸轮机构中,已知: AOB 60 ,且 AB 为圆 弧; CO= DO= 40mm, COD 60 , ( 为圆弧;滚子半径 rr= ,从动件的推程和回 CD 10mm 程运动规律均为等速运动规律。 1)求凸轮的基圆半径; 2)画出从动件的位移线图。 四、总分 10分。 (1)2分; (2)8分 r0=AO+rr =20+10=30 mm s 线图如图示。 五、(10分)在图示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请指出: (1)图示位置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 2)图示位置从动件的位移。 3)图示位置时凸轮的转角。 4)图示位置时从动件与凸轮的瞬心。 五、总分 10分。 (1) 0 (2) B 1B 3 (3) (4) P0 φ 五 、( 10 分 )图 示凸轮机 构,偏 距 e=10mm, 基圆 半 径 r0 =20mm, 凸轮 以等角速 逆时针转动,从动件推程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图中 B点是在加速运动段终了时从动件滚子中心所处的位置,已知推 程运动角 90 ,试画出凸轮推程时的理论廓线(除从动件在最低、最高和图示位置这三个点之外,可不必精确作图),并在图上标出从动件的 行程 h 。 五、 ( 总分 10 分) (1)6 分 (2)4 分 等 加 速 运 动 段 终 了 时,从 动 件 上 升 行 程 h 的 一半,凸轮则转过推程运动角的一半(即45)。 用反转法求出B0、B1点,过B0,B、B1 三点即可作出凸轮 推程段的理论廓线。 ( 2)从动件的行程 h 见图中所示。 四、( 10 分)一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偏心圆凸轮机构, O 为凸轮几何中心, O1 为凸轮转动中 心,直线 AC BD,O1O=0.5OA,圆 盘 半 径 R=60 mm。 (1)根据图 a 及上述条件确定基圆半径 r 0、行程 h,C 点压力角 C 和 D 点 接触时的位移 hD 、压力角 D 。 (2)若偏心圆凸轮几何尺寸不变,仅将从动件由尖顶改为滚子,见图 b, 滚子半径 rr 10 mm。试问上述参数 r 0 、h、 C 和 hD 、 D 有否改变?如认为没 有改变需明确回答;如有改变也需明确回答。 a) b) 四、( 10 分) (1)(5 分) 1) r0 O1 A 30mm ; 2) h O1C O1 A 60mm ;3) C 0 2 2 37. 08 mm ; 5) O1O 4) hD OO OD O A D arctg() 26.57 OD (2) (5 分) 1) r0 O1 A rr 40 mm ; 2)h 60mm (不变); 3) C 0 (不变) 4) hD O1O2 ( R rr )2 r0 36.16 mm ; 5) D arctg(O1O ) 23.20 OD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