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上海七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文字版(附答案).docxVIP

2018届上海七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文字版(附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语文试卷 一 积累应用 10?分  (2017.11) 1.按要求填空。(5?分) (1)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想佳人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 》) (3)荀子常用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如《劝学》中“ ”两句,以马喻人,说明了即便 资质平平,只要坚持不懈终将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选择。(5?分) (1)学校设置诚信考场,下列各句不适合张贴于考场之内的一句是( )(2?分) A.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B.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 C.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D.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 对的一种诗体。 ,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 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A.唐人古体诗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押韵比较自由灵活,篇幅可长可短 B.唐人古体诗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 C.它的特点是押韵比较自由灵活,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 D.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1)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 词的故事。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篇,拥有神迹般的强大技术的外星生物悍然采用了一种极端而蛮横的方 式:把所有诗歌都写出来,也即把所有汉字一网打尽,按照古诗的格式进行排列组合,这样就穷尽了过 去、未来的一切诗歌——那些超越李白的诗自然也包括在内。然而,这场“终极吟诗”完成后,当事人却 发出了沮丧的喟叹:诗人的心灵感受是如此独特,即便掌握了穷其所有的“大数据”,也无法将那些超越 李白的诗篇从中挑选出来。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 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 (2)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引发众人关注。可想而知, “清华附小”“小学生”“大数据”等要素的组合,足以引发人们的好奇和艳羡,获得广泛关注也就不 足为奇。师生家长的全情投入,十分令人感佩,毕竟,认认真真地共同做好一件事情,已很不容易。然 而,这也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这一方法导向是否合理? 第二,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这一教育行为是否合适?换言之,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 词教育? (3)先看第一个问题,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 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 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 种精神上的默契。 (4)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 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 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 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正如刘慈欣《诗云》里举的例 子,唯有从整体来看,一个美女才是美女;用一把利刃将其切开,取出每个脏器、剔出每块骨头,把肌肉 和脂肪分门别类,再把血管和神经拣成两束,还能是美女吗?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无异于对一个美女进 行肢解,与诗词的审美相违。 (5)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搜罗求全,传统集部之学是一门“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学问, 其要义在于“选”。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选”的功夫需要在浸润式的细读品味中获得。不可否 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 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 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通过对“归来”一词的统计,的确能够指向苏轼被贬这一事实, 但却可能因此错过全篇没有“归”字,例如《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深刻 的“无归”感;同样,通过大数据固然不难得出苏轼的兄弟情深,然而当我们吟咏“与君世世为兄弟,更 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这样的句子时,对苏轼笔下手足之情的感受,难道不会来得更真切、 更直观吗? (6)由

文档评论(0)

fangqi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