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件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封建制度 小农经济 西方先进技术 嫁接 阅读课本并结合漫画,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指什么? 封建制度、封建纲常伦理 “西学”指什么?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中学”“西学”的地位: “中学”是根本,“西学”是补充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纲常名教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3.含义 “中学”指什么? “西学”指什么? 封建制度、封建纲常伦理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中学”“西学”的地位: “中学”是根本 “西学”是补充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纲常名教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挽救封建统治 目的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实质 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巩固封建统治。 5.目的 直接:自强求富 根本:挽救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60年代开始)创办近代教育(办学堂、派留学生) 时间: 旗帜: 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 师夷长技以自强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实践: 洋务运动 军事工业:师夷长技以自强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民用工业:师夷长技以制夷 1888年 湖北织布局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建立近代海军 办教学——创办近代新式学堂 创办京师同文馆,培养近代科学人才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标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失败。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结果 积极性(客观): 局限性(主观):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实践); B、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窗口; C、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 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未触动封建旧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评价 失败根本原因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解释历史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观应的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有道理,但不全面。 联系:都是地主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封建统治。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是对“师夷长技”的实践。 区别:①洋务派目的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而林魏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 学思之窗: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 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三、维新变法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想 1、时间: 2、背景: 3、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 ;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 19世纪60年代 王韬、郑观应、 冯桂芬、 薛福成 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人。历任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著有《盛世危言》等,其思想对后来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者有极大影响。 王韬(1828~1897)苏州人。道光间在上海外国人所办书馆工作。后赴英译书,游历法、俄等国。同治间在香港办报,宣传变法自强。 经济上 P69 文化上 政治上 5、作用: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没有实施 4、主张: (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提思想基础。 6、局限: (一)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 (二)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三、维新变法思想 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主题? 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 (二)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三、维新变法思想 政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文档评论(0)

win金牌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