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董玉红徐莉萍主编教学大纲.doc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董玉红徐莉萍主编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主要阐述有关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 目的:使学生基本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及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要求: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函数方块图,零极点分布图;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时域和频率域分析方法,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及快速性的概念、指标、分析计算及校正的方法。学会分析控制系统,并能初步设计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机械工程控制论基础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1、4 学时 2、重点: 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基本要求。难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3、了解《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特点,初步建立控制系统概念。 4、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5、掌握相关基本要求。 第二章 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系统的微分方程 第二节 拉普拉斯变换和反变换 第三节 传递函数 第四节 系统框图简化 第五节 信号流图籍梅逊公式 1、12 学时 2、重点: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传递函数的分析和建立;系统的框图表示办 法。难点:利用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来简化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物理系统的传递 函数推导。 3、了解复变量、复变函数、留数定理、拉氏变换等基础知识,了解简单机电微 分方程方法。 4、理解模型函数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5、掌握传递函数的推导、简化,理解传递函数的数学、物理意义。 第三章 时域分析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第三节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第四节 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第五节 稳态误差分析与计算 1、10 学时。 2、重点:一阶、二阶和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误差分析及计算。难点:时间响 应的分析、计算方法及稳态误差的分析、判断和计算的基本方法。 3、了解低阶系统的特性及其计算方法。 4、理解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瞬时响应特性及性能指标,及系统参 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性能指标的计算; 5、掌握稳定性判断、误差及稳态误差的概念和计算误差的方法。 第四章 频域分析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第三节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第四节 闭环频率特性 第五节 闭环系统性能分析 1、12 学时。 2、重点:系统开环、闭环的频率特性的分析、计算和物理意义。难点:时间响 应的分析、计算方法及稳态误差的分析、判断和计算的基本方法。 3、了解极坐标图的概念及各典型环节极坐标图, 闭环频率特性和性能指标关系。 4、理解极坐标图和伯德图的物理意义。 5、掌握频率特性基本概念,对数频率特性绘制、稳定性判断方法。 第五章 系统的稳定性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劳斯稳定判据 第三节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第四节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1、10 学时。 2、重点:劳斯判据、奈奎斯特判据和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判断。难点:扰动信号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及计算,相对稳定性判断的分析、计算和物理意义。 3、了解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4、理解影响稳定性的性能参数指标。 5、掌握给定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及计算方法, 相对稳定性的分析和判断方法。 第六章 系统的设计校正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串联校正 第三节 PID 校正 第四节 反馈校正 1、6 学时。 2、重点:串联校正、 PID 校正和反馈校正的功能及其校正装置的设计过程。难 点:对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控制和调节。 3、一般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 校正的实质、 校正的方法、 校正装置的形式。 4、理解串联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滞后校正、相位滞后 - 超前校正装置及特性。 5、掌握利用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参数的方法。简单了解反馈校正、顺 馈、前馈校正及复合控制。 三、教学基本要求 备课 每次课有教案,每个章节有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结合黑板教学,课堂讲授。 教学辅助资料 按照教材设计教案和习题集,已有习题集、 CAI 课件。 实践教学 无。 作业与辅导 每章集中做一次习题讲解,每章上一次习题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并能实际应用部分知识。习题量较为集中在第 3 章、第四章、第五章。 考核考核形式 期末闭卷考试,题型至少 5 种,基本涵盖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 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日常考勤和平时作业) 。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由于涉及到控制原理与系统,并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故要求学生学习前应具备与其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内容,如: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机械原理和机

文档评论(0)

187****6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