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 提升课堂效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创设有效情境 提升课堂效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我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情境有哪些作用?有哪些合理的形式及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就结合一些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设想和做法。 一、有效教学情境的作用 1.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这有利于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提高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情境创设的形式 1.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课前创设有挑战性的情境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如,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时,先引入这样一个情境问题:元旦文艺晚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个位置进行抢气球游戏,当老师把气球放在直线MN的什么位置时,对甲、乙两位同学才公平? 学生被这一现实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从而积极地探索发现问题: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在哪里?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探求欲,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课中抓住创设情境的契机,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情境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活动,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并且使课堂气氛活跃、欢愉。 3.课后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数学角度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理解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后,设计了这样的情境:班级元旦联欢会装饰教室,要悬挂色彩缤纷的小装饰,其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小立体图形,我们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制作并进行评比。这个情境的创设,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学。 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适宜的教学情境总是跟动手实践联系在一起。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长短不同的木棒,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都有这样的关系?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设计一个数学活动来验证。当然,仅仅通过活动还是不够的,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得出猜想,最后用几何道理进行验证“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实验验证、理论证明,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3.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如在“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教学时,教师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是多少厘米?”学生先是计算,很快就发现“没有哪个数的平方等于2”,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批判和发现阶段,开始寻找哪个数的平方等于2,先后经历了“没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没有一个整数的平方等于2――没有一个分数的平方等于2”的探索过程,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呢,猜一猜这个数大概是多少”,学生继续探索。在探索出这个数等于1.142…之后,发现这个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引导学生给这种数起名字。经过类比,学生猜应该叫“无理数”。就这样,把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 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境与提升课堂效率存在着正相关。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