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寒食节的兴衰看官方与民间合力
对习俗的影响
“寒食春过半,花浓鸟复娇。从来禁火 日,会接清明朝。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睛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改木迎新燧,封 田表旧烧。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这 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一首诗。 诗所谈及的禁火、 改火、斗鸡、争球等活动正是我国古代的一 个节日 寒食节的节俗事项。
寒食节,因人们在节日期间不动烟火、吃冷 食而得名。节期一般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 关于寒食节的来历,自古就有许多说法,至 今研究者们仍然各抒己见。 我们姑且绕过这 个问题,只将注意力放到寒食节形成以后的 发展演变上,透过它的兴衰来看一下官方力 量和民间力量的互动关系, 及其对这一习俗 发展演变的影响。民俗学研究的成果表明, 某种民俗事象一旦形成, 就具有很强的轨范 性,在不断的重复中,俗民会形成自觉维护 习俗惯制的力量。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民间力 量,就是指这种俗民对于约定成俗的事象进 行自觉维护的力量。而官方力量则是指政府 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民俗事象所施 加的作用力。
寒食节最早被明确记载当是两汉之际桓谭 的《新论》,该书卷11《离事》说:“太原 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 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此后一直到北朝 时期,从记载来看,寒食的这段历史其实就 是它被官方不时禁断的历史。〈〈后汉书?周 举传》记载“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 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 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 小不堪。岁多死者”。周举做了并州刺史后, 作吊书,到子推庙中,“言盛冬去火,残损 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曹操也因“闻 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 火寒食”而下令“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 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晋书?载记第五》提到后赵建平年间,雹 起西河介山,中书令徐光将之归因于“去年
禁寒食”引得“群神怨憾”而“怒动上 帝”。结果石勒只得“允并州得寒食如初”。
〈〈魏书?高祖本纪》记载延兴四年二月辛未, 也曾禁断寒食。到了太和二十年二月癸丑, 又“诏介山之邑,听为寒食,自余禁断”。 从周举到魏高祖,对于寒食习俗无不加以反 对,并在行动上采取禁断的措施。这主要是 他们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一般人道主义出 发的结果。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得以延续 的保障,而在任何社会中,劳动者又都是生 产力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在生产工具水平较 低的状况下,人口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的 作用就更加突出。我国东汉一直到南北朝时 期,人口相对较少,尤其东汉末年,由于连 年战争,一方面人口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 兵源又急须补充,造成了人口不足敷用的状 况十分严重,也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统治者们看来,由于禁火寒食而造成人员 的减少实在是不应该也是不必要的, 周举和
曹操更清楚地指明了在冬天长时间禁火寒 食的弊端,周举说是“岁多死者”,曹操则 说“老少羸弱” “有不堪之患”。 它“残损 民命,非贤者之意”,不人道,于统治阶级 的统治有害而无利。我们说,以周举、曹操、 石勒和魏高祖为代表,在东汉到北朝时期就 形成了移易禁火寒食习俗的官方力量。
但官方对于寒食习俗的否认态度和采取的 禁断行动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对于寒食习俗自觉维护的民间力量在官民 双方的对抗中居主导地位, 以致于官方也不 得不做出些让步,对这一节俗活动进行有限 的承认。官方所以妥协的原因,除了当时的 统治无力外,从《晋书》的记载来看,更主 要的是出于统治者与民众共同的心理素质, 即对于违犯禁忌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恐惧。
禁火寒食在性质上讲是一种禁忌。 当时禁火
寒食的民众视介子推为神灵,这个神灵是
“不乐举火”的,如果人们不禁火,就违背 了神灵的意图,导致冰雹之灾,而冰雹的危 害甚巨,尤其对农业生产会带来重大损失, 甚至颗粒无收,这对一个农耕为主的群体自 然不是小事,禁火寒食的意义就是希冀用这 个手段来防止冰雹灾害的发生,从而保证一 年有个好收成。正如郭于华在《民间社会与 仪式国家 一种权力实践的解释》一文中 所说,“民间仪式主要是作为生存的技术而 存在的,其遵循的是一种生存的逻辑”,禁 火寒食对当时这一带的民众来说即是如此。
一方面它使人们在行动上力图避免犯忌, 虔
诚地信仰着他们心中的神明一一介子推, 严
格地遵守着禁火寒食的规矩,不敢马虎;另 一方面则在思想上常将不良后果的产生归 因于!
犯忌。这样的观念及其逻辑推理的结果很显 然也已影响到生长在这个社会中的统治者, 因而作为其中一员的徐光才会认为冰雹的 发生是“去年禁寒食”造成的, 后赵的最局
统治者石勒也才会发出“倘或由之而致斯 灾乎”的疑问。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十分有 趣的现象:在曹操那里旗帜鲜明地要禁断的 寒食禁火习俗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