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熙宁七年任杭州
通判时所作。上片写览景兴怀。 钱塘环以湖山, 左右映带,秀丽奇绝。加上闽商海贾,风帆浪舶,自古繁盛。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以
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 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原文】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⑴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⑵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⑶里灯初上,水调⑷谁家唱?
夜阑⑸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释】
⑴湖山信:元祐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 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
1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此句即从仁宗诗来。梅挚到任后筑有美堂于吴山。神宗熙宁七年( 1074 )秋,杭州太守陈襄(述句) ,将调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客于美堂。席间苏轼作此词。
⑵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指陈襄。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尊称州郡长官。
⑶沙河塘:位于杭州东南,当时是商业中心。⑷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曾作《水调》 。⑸阑:残,尽,晚。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有“酒阑” ,裴骃
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 ;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 ,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
【白话译文】
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 ?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 ?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 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 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 1074 )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此词。
2
【赏析】
关于此词的写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词》所叙甚详。傅云: “《本事集》云:陈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有美堂。
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 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
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据《宋史 ;陈襄传》,陈襄因批评王安石和“论青苗法不便” ,被贬出知陈州、杭州。然而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而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虽无术,心则在民” 。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后进。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此时即将天隔南北,心情岂能平静?
过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 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想当年,隋炀帝于开
汴河时令制此曲, 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 因而声韵悲切。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泣下。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直到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这种
3
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
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 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 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 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 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
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名家评价
袁媛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一词有意制造平静,从有美堂向外眺望景物,湖光山色,一望弥千里。此景本身就给人置身世外的宁静,可一醉字,却将人的内心世界外显出来。
在境界上,将本词要表达的离别的不舍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从日上中天道夜深人静, 从清醒时的留恋到醉酒时的徘徊, 从灯下的繁华再到那勾起回忆的曲子,最后到江月的宁静,此景之下,苏轼和他朋友或许才找到暂时的平静。 可见这首词作中作者处处留情, 结局处又将种种情感汇入大江,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4
【作者介绍】
苏轼( 1037;1101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