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杜荀鹤唐诗鉴赏.docVIP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杜荀鹤唐诗鉴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杜荀鹤唐诗鉴 赏 【作品介绍】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是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的诗作。此诗不仅深刻真实地反映了唐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而且饱含作者的满腔激情。 【原文】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 徧收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 郡侯逐出浑闲事,正是銮舆幸蜀年。 【赏析】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动乱年代的生动写照。公元 881 年(唐僖宗中和元年),黄巢起义军占领 1 长安,銮舆西迁。各地地方军阀、地主武装拥兵自重并趁乱抢夺财物, 迫害人民,到处发生着流血恐怖事件。在这些“乱世英雄”心中,天 理,王法,朝廷命官等,全都不算回事。韦庄《秦妇吟》就写过官军 的纵暴:“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匣中秋水拔青蛇,旗 上高风吹白虎。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而当年杜荀鹤 旅途停舟于池州(今安徽贵池。唐时一称秋浦郡) ,遇郡中发生兵变, 郡守被乱军逐出,恐怖覆盖秋浦。诗人目睹这一切,忧心如焚。 “诗 可以怨”,或者说“愤怒出诗人”。他写了这篇《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 志》,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 ”诗人落笔就描绘了郡中 叛乱后的恐怖世相。人们握手相看,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这是 一种极不正常、极为压抑的情况。对于它的原因,只轻轻一点: “军 家刀剑在腰边”,“在腰边”三字极妙,暴力镇压的威慑,不待刀剑出 鞘,已足以使人侧目。乱军的跋扈,百姓的恐慌,诗人的不安,尽在 不言之中。这种开门见山的作法,使人感到这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 按捺不住的激发。 “徧(遍)搜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 ”二句承上“军家刀剑”,直书乱兵暴行。他们杀人越货,全是强盗的行为。其实强盗还害惧王法,还不敢如此明火执杖,肆无忌惮。 “平人”即平民(避太宗名讳改“民”为“人” ),良民,岂能杀?更岂能乱杀?“杀”字前着一“乱”字,则突出行凶者面目的狰狞,罪行的令人发指。 “不怕天”三字亦妙,它深刻地写出随着封建秩序的破坏,人的思想、伦 2 常观念也混乱了。正常时期不怕王法的人,也应怕天诛。但天子威风 扫地的末世,天的权威也动摇了,恶人更成“和尚打伞” ,为所欲为。 更 有甚者:“ 古寺 拆为修寨木 ,荒坟开作甃 城砖 ”( 甃音 zhograve;u ,用砖砌造),拆寺敞坟,在平时会被视为极大的罪孽, 恶在不赦,此时却发生在青天白日下。战争造成大破坏,于此也可见 一斑,参阅以《秦妇吟》“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 ,尤觉真切。诗人通过搜宝货、杀平人、拆古寺、开荒坟等时事,生动地表现了满目疮痍的社会情况,同时也表现了对乱军暴行的咬牙切齿。 现实很残酷,问题很多,然而诗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他也老老实实承认了这一点:“郡侯逐出浑闲事,正值銮舆幸蜀年。 ”这像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带着九分伤心和一分幽默: 这种局面,连一方“诸侯”的刺史都毫无办法。不但无法,他还自身难保,让“刀剑在腰边”的 乱军轻易地撵了,全不当回事儿。不但郡守如此,皇帝老官也自身难 保,被黄巢、尚让们赶出长安,也全不算回事了。 “銮舆幸蜀”,不过是好听一点的说就而已。 诗末的潜台词是: 如今皇帝蒙尘,郡守被赶,四海滔滔,国无宁日。你我同仁空怀忧国忧民之诚,奈何无力可去补苍天。只好写下这一页痛史,留与后人评说吧。 【作者介绍】 杜荀鹤( 846 ~904 )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黄巢起义军爆发,他从长安回家。后游大 3 梁(今河南开封),献诗于朱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进士。 得第后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受田頵重视,用为从事。田頵败死, 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杜荀鹤 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 人称“杜荀鹤体”。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 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有《唐风集》 。更多 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4

文档评论(0)

18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