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读后感:静心·净心·尽心
静心·净心·尽心
——《道德经》读后感
熊静忍
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
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 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 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假酒、假奶粉、毒大米、毒火
腿;坑、拐、蒙、骗;贪污、腐败等等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时见报端。”堂堂正
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 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女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汲取睿智,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责!
其实,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端正心态的问题,它蕴含着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守自己的人生坐标;净心:净处自己的人生位置;尽心:尽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清静无为”为道教修道之本,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 . 《道德经》十六
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
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强调了致虚守静的工夫修养和
复归之理。 ”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厘清混乱的心智活动, 而后才能”
守静” , 通过”静”的工夫, 深蓄厚养洞察力, 才会”知常曰明” , 不会因”不知
常” , 而”妄作,凶”也。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则云:内以养正安静虚元,原本隐明,内照形躯。
司马承祯的《坐忘论》云:”心为道之器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身
与道同,则无时而不存;心与道同,则无法而不通。”又云:”静则生慧,动则
生昏” , 这则是道教静中处世的指导思想。
”静心” , 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
其辱” ; 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
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 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才会在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是保持清正廉洁工作的源泉
净明道重要典籍 《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 的序言:”净明者,无幽不烛,纤尘不污” , 由此而见,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没有丝毫的灰尘存在,是谓之”净”也,如果完全用人性的角度看待”净”的含义,那就是”不染”.
”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就从色尘、音尘、味尘、香尘、触尘、法尘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西汉智者河上公给此章命名为”检欲” , 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
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君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托于天下。”我们可以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
身” , ”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 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 地位看得太重。 如果恬淡处世, 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
由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 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 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正廉洁工作的源泉。
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这是说明了人们解读历史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而为己用,那我们通常所说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 然而,我更以为,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 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 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
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不妄为”正是人们静心、净心的外在表现,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
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有为” .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什么是道”的文章,作者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道在哪里!道就在我们身边,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谓之道也” . 这句话浅显明白而又让人警醒。 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 如能尽心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