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两江生态农业园项目策划方案修改收集资料.docxVIP

凤庆两江生态农业园项目策划方案修改收集资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凤庆两江生态农业园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凤庆两江生态农业园 2项目所在地:凤庆 1.3项目性质:GAP生态农业园 1.4项目概况:凤庆有“四古”,古茶、古道、古镇、古 磨房,凤庆宝红茶实业有限公司拟以 “四古”为载体,以“锦 秀.澜沧江”为品牌,以茶文化、古镇文化、古村落文化、 古磨房文化为依托,开发建设凤庆两江生态农业园项目。 1.5项目建设的背景 ⑴凤庆是原始野生古茶资源的基因库,是栽培型古茶资 源的聚集地,是大叶种古茶的始祖库, 全县古茶园面积56000 多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 17个,面积31600多亩,有3200 年历史的“锦绣茶祖”就生长在凤庆。这块土地素有“古 老茶乡”的美誉,真可谓是“千秋明月洗嘉木一茶祖故里, 白年老井煮花乳一滇红凤庆”; ⑵“大江舞玉带,浪碎群山,近看古道南来,青龙桥山 留孔明;高桥凌碧波,风皱长湖,遥想老马北去,黑惠江边 走孟获”。1302年,即700年前,凤庆境内即开通了古道, 当时是一条连接昆明、顺宁、缅甸和东南亚国家的通道,唐 宋时期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明朝以后形成了茶马 古道“顺下线”。从县城到犀牛渡口的古道上有新村街、金 马、塘房、鲁史、犀牛渡口、青龙桥等茶马文化遗址;有澜 沧江、白里长湖、五道河万亩原始森林、千亩连片的大树杜 鹃、千亩连片的野生桂花和星罗棋布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这 里是真正的茶马古道; ⑶ 鲁史古镇是云南的历史文化名镇、 特色小镇、国家第 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 15个人迹罕至的美丽古镇中之一; 鲁史镇古集村、沿河村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 2012年公布的国家第一批 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中国传 统村落之一;鲁史古镇坐拥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素有“夹 江”之称,自古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是江北两乡一镇人流、物流和文化中心;鲁史镇生态系统完 整、生态资源保护完好、林业资源丰富、农业基础牢固、农 业主导地位突出, 据2011年统计数据,全镇森林面积 23261 公顷,森林覆盖率 66.88% ,耕地面积32248亩,其中旱地面 积27538亩,占耕地面积 32248亩的85%,农村经济总收入 1.4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 2.43亿元的58%;鲁史古镇自然 天成、万物相生,人文和谐、厚积薄发,鲁史古镇“朗月依 稀山无语 旷野泄玉一玉从石来;紫气缥缈水有声 空谷流香 一香自茶出”; ⑷ 话礼古墨有保存最完整的古磨房、 古民居、古碾子房、 古榨油房,有保护最完好的古核桃林、古香樟林、古茶树群 落、有爱情河(俗称流浪河)、殉情谷 古墨是一座农家庄园:“推窗但见新茶绿,静坐常听春 燕语;领地四时小挥汗,庭院白日大读书;夜沏老茶泡明月, 昼读史书走古今;世事门外不想闻,亲情心中亘古留;春露 湿脚忙稼系啬,秋雨着身闲修竹;园中蔬果各相异,墙外老树 依旧同”,古墨是一间农耕作坊:“磨随水流团团转 不分 春秋冬夏五谷杂粮民以食为天,人走时运方方看 莫管高低 贵贱六亲弟兄 家有和乃贵”,古墨是心灵歇息的后院,是 度假养生的密闺; ⑸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农业、 农村形势发生很大变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规模化、 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带动乡村 特色旅游、大力发展环保健康的种养殖业是增加农民收入、 夯实“三农”物质基础、增强“三农”发展后劲、提高“三 农”整体质H的中心任务和长期发展方向; 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地 制宜地设计、包装、整合和利用好产业基础、自然资源、文 化资源,使物质基础、文化内涵、市场需求、产品质虽通过 有机整合形成良性互动。以 GAR业带动林产业、林下经济 产业、茶文化产业和乡村特色旅游业发展, 形成生态、经济、 产品、市场四个发展要素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 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 收; ⑴项目建设的政策依据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 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 大问题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 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即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 意见》;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2013年确定为云南的产业建设年, 大力发展以现代农庄经济为重要组织方式、发展模式的高原 特色农业”的精神; 2013云南全省林下经济工作会议“要加快林下经济发 展,通过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果采摘、森林景观利 用等,提高林地利用率,把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成为促进生态 保护、农民增收、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努力实现生态得保 护、产业得发展、林农得实惠的目标”的精神;

文档评论(0)

107****0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