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Q笔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二单元教案4.《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 [教学目标] 1、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教学设想] 1、自始自终以诵读为教学手段和依据。 2、适当补充《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3、可结合本课让学生了解说话讲究艺术的重要性,设一堂口语交际课,题为《说话艺术大家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军事外交的发展史,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军事外交家,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既保国家人民安全,又为中国历史写下一篇篇瑰丽诗章。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二.预习检测: 1.简介《左传》 注释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2.《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3.《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4.史书常见的几种体例 (1)编年体: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裁。《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均采用这种体裁。 (2)国别体:是一种先分别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代编写史书的体裁。《国语》、《战国策》等均采用这种体裁。 (3)纪传体:是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均采用这种体裁。 三、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 630 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退;师,军队 页 7 共 页 1 第 JQ笔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二单元教案4.《烛之武退秦师》 2.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四、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思考本段的作用: 寥寥25字,写出了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1.“侯”“伯”是什么样的职位?(文化常识?) 答:春秋时期诸侯有公、侯、伯、子、男等五个爵位,等级依次有高低。 2. 以其无礼于晋(倒装句)“以”是什么意思? 答:“以”是因为的意思。 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3.“于”的用法是否相同?试具体说说它们各是怎样的意思? 答:不同,前一个是“对”,后一个是“向”。 4.两个“军”字是什么意思?它用法是什么用法? 答:都是名词作动词,驻军。 5.晋侯、秦伯为什么围攻郑国? 答:因为郑国不敬重晋侯,又依附楚国。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理,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解析:用简单的话概括本段内容。 本段用简要的文字交代了晋军、秦军伐郑的原因,秦晋围郑,来势凶猛,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郑形势危急,渲染了气氛。同时,晋国要报复其无礼,与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郑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部分。 五、分析第二段: 1.第二段中四个“之”是什么用法?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