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诊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七聋八棵俱当
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眼药参机
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 迟速闭崩皆可
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 天花麻疹全占
验。
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畏寒:自觉怕冷,多加衣物或取暖可缓;恶寒:自觉怕冷,多加衣物或取暖不能缓解。
恶寒重发热轻: 风寒表证;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壮热:里热证;微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气郁发热、小儿夏季热。
潮热:日哺潮热、骨蒸潮热、湿温潮热、
瘀血潮热。
战汗多属邪盛正馁,邪伏不去,一旦正气来复,邪正剧争,则发战汗,为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头汗多因上焦热盛,或中焦湿热蕴结,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
手足心汗因阴经郁热熏蒸,或阳明燥热内结,或脾虚运化失常所致。
气滞胀痛,瘀血刺痛,湿邪困阻重痛,风湿、肾虚、气血不足酸痛,有形实邪闭阻气机绞痛,肝郁气滞、行痹走窜痛,筋脉失养、不通掣痛。
前额眉棱骨 - 阳明头痛 - 白芷,侧头部痛 - 少阳头痛 - 柴胡,后头部连项 - 太阳头痛 - 羌活,巅顶痛 - 厥阴头痛 - 藁本、吴茱萸,全头重痛 - 太阴头痛,脑中痛及齿 - 少阴头痛- 细辛。
痰热内闭的目态是目睛微定。
邪热夹酒毒上壅的舌象是舌紫肿胀。
气血两虚的舌象是舌体淡瘦。
心脾积热的舌象是吐弄舌。
脾肾阳虚的舌象为透明苔。
风热表证的舌象是白干苔。
语言謇涩多属风痰阻络。
独语多属心气不足。
咳声如犬吠可见于白喉。
咳声终止时如鸡鸣样见于百日咳。
唐代以前所称的哕是指呃逆。
语言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者称为夺气。
肺气不得宣散,上逆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成为上气。
咳声重浊者多属风寒。
肾水亏损之咳嗽多表现为夜间咳甚。
脾虚之咳嗽,多表现为天亮咳甚。
肝胃蕴热的口味是口中泛酸。
胃热患者口气为臭秽。
邪盛病进时脉象是大。
疾脉主阳极阴竭,元阳将脱。
脉来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者为结脉。
胸痹心痛者脉象多见弦。
心烦不寐者脉象多见数。
暑淫证候的表现是发热恶热,汗出,气短神疲。
饥不欲食可见于胃阴不足。
西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 39- 40 以上, 24 小
时波动范围< 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
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 体温在 39 以上, 24 小时温差> 2
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
脓性炎症 音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
7、胸骨左缘第
1、 2
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 39 以上,后又骤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
期热
关闭时的震动。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 39,后逐渐下降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
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左侧卧位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
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性室早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 右心功能不全,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
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
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
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1、减少――贫血
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
中性粒-;嗜酸粒-;嗜碱粒 0-;淋巴-;
单核-
1、中性粒
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
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 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 X 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疮);脾亢(肝
硬化、班替综合征) 。
(3)核象:
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