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岳麓版必修3.docxVIP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岳麓版必修3.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细说教材】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孟子 1.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唐代以后,被尊为“ 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 ★热点链接 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 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 “ 这个地方 不适合孩子居住。 ”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 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 “ 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 住。 ”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 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 “ 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孟母对孩子生活环境的选择,是孟子日后成为“亚圣” 的重要原因。 2.主要思想主张 ( 1)仁政学说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①孟子要求统治者 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 ,以德服人 ,争取民心。 ★要点点拨 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主要特征。在孟子看来, 仁是人的安身立命的所在,舍此人们将无所适从。 ②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 重民。 土地、人民 、政事 是国家的三件宝物。 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主张。 ★要点点拨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封建 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 封建“仁政” 、“民本”思想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 治的一种策略。 ( 2)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孟子主张 人性本善说 。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热点链接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 ,即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 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 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3)重义轻利 思想 孟子倡导“ 养浩然之气 ”。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们应具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人格精神。 ★要点点拨 “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巨大 影响。“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孟子思想的影响 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唐代以后, 《孟子 》一书被当做 经 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荀子 1.基本主张 ( 1)提出“ 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 ”的命题。 ★热点链接 《荀子·天问》(节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 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 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 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 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 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要点点拨 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的 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规律,顺应规律。人也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自然,使自然 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主张“ 性恶论 ”。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热点链接 荀子主张“性恶论”的理由: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 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 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 此人性本是恶的。 (3)继承儒家思想,认为 治国应以礼教为先 ,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 。 ★热点链接 荀子对君民关系的认:荀子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 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 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思想特点及影响 荀子的思想 杂取百家 ,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在很长时间里, 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 被视为儒家的异端 。但作为战国时期 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要点点拨 荀子思想的特点:杂取百家,但其思想主体是继承了儒家学 说。 二、墨子与墨家 (一)墨家学派的组织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鲁国的 墨翟(历史上尊称为“墨子” )。 墨子创立了 严密的组织 ,成员被称为墨者。墨者团体的领导人称 巨子。 墨子是第一个巨子

文档评论(0)

152****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