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颅压综合征ppt参考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020/3/15 小脑扁桃体下疝:小脑扁桃体变形向下移位,向下疝出枕大孔进入颈椎椎管上部,其长度超过5mm者具有诊断价值 * 2020/3/15 * 2020/3/15 轻度脑组织肿胀 双侧侧脑室变窄 环池、四叠体池变小 脑沟、裂变窄 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 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 * 2020/3/15 * 2020/3/15 * 2020/3/15 增强后出现弥漫的、连续明显异常对比强化,轮廓清晰,双侧对称,平滑、无结节,信号均匀呈浓集“线样” 硬脑膜增强是低颅压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是肯定而共有的现象。 脑膜增强为可逆性的,当症状减轻或消失时,它们也会减轻或消失 * 2020/3/15 * 2020/3/15 * 2020/3/15 * 2020/3/15 * 2020/3/15 * 2020/3/15 此法可证实低颅压综合征的CSF漏出及查找漏出部位,发现脊髓蛛网膜下隙的清除率及核素向泌尿系的早期排泄。另外,从解剖学角度,颈髓、胸髓神经根部的蛛网膜返转部位根袖是很脆弱的,如CSF从此裂孔及脊髓蛛网膜囊肿、憩室漏出,亦可通过该检查得到证实。 * 2020/3/15 是定位脑脊液漏口的最敏感方法。造影剂在蛛网膜下隙流动,并改变体位进行观察,排除脊髓蛛网膜炎、占位和能够引起蛛网膜腔形态改变的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蛛网膜漏。随后进行脊柱全长的CT薄层扫描,可以清晰显示硬膜、神经根、骨性结构等组织,准确定位脑脊液漏口的位置。 * 2020/3/15 高颅内压综合征 颅内压增高时可导致头痛、呕吐,多在活动站立后减轻,久卧后加重,常有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腰穿脑脊液压力高于正常,有时CT或MRI可发现颅内压增高的原因-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脑炎、脑挫裂伤。 * 2020/3/15 冠状位显示小脑幕、额颞枕部对称性条形明显强化 低颅压综合征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 * 2020/3/15 1938年德国神经内科医生Schaltenb rand第一次描述该病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卧位腰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在0.59 kPa(60mmH2O)以下,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分原发性与症状性(继发性) * 2020/3/15 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发病机制 可能为: CS F 生成减 少; CS F回流过快、过多; 脑脊液异常漏出 * 2020/3/15 腰穿、脊髓造影和脊髓麻醉后 颅脑外伤、颅脑手术 腰神经根袖撕裂 频繁呕吐及慢性腹泻引起脱水、静脉输入高渗液体后 尿毒症、休克、恶液质、过度换气、严重感染、慢性巴比妥及安眠药中毒 脑膜脑炎、糖尿病性昏迷 头颅放射性治疗 * 2020/3/15 多以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痛多位于额部或枕部,有的向颈部、背部放射,可伴有眩晕、精神障碍、复视、自主神经症状,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等 体位性头痛为特征性表现。即坐位或直立位15min内出现头痛或头痛加重,平卧后30min内改善或消失 * 2020/3/15 当脑脊液减少,颅内压降低时,水垫作用减弱或消失,使坐、立位时脑组织发生下沉,引起脑底部的神经被压在高低不平的颅底骨上,引起刺激疼痛; 头顶部的静脉窦和颅内其他结构受牵拉,当患者直立体位时出现剧烈头痛,而改为平卧或头低位时,上述影响消失,症状减轻或消失。 * 2020/3/15 Monro-Kellie定律: 在容积一定的颅腔内,脑组织体积、脑脊液容积和颅内血容量的总和是不变的常数。低颅压时脑脊液容量减少,必然会导致另外两种成分的增加。而脑组织体积相对固定不变,因此颅内血容量增加,以静脉系统的代偿性扩张为主,所表现硬脑膜和静脉窦扩张。 * 2020/3/15 目前MRI是公认的诊断低颅压综合征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 2020/3/15 局部脑结构的移位:表现为中脑导水管开口位置下移、脑干腹侧压向斜坡 桥前池明显狭窄、视神经视交叉受牵拉而向下移位;鞍上池消失、脑垂体受压。上述现象均提示脑干向下移位,统称为“下垂脑”(sagging brain) 脑移位为可逆性的,当症状改善后脑移位也会好转或消失 * 2020/3/15 * 2020/3/15 冠状位显示小脑幕、额颞枕部对称性条形明显强化

文档评论(0)

日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