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 文档
专业文档 考试资料学习资料 教育试题 方案设计
《再别康桥》教案
徐志摩
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案重点: 新诗的鉴赏。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案难点 :诗的欣赏方法。
教案方法 :诵读欣赏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同学回忆关于离别的诗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
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 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板书:
再别康桥)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了解康桥,问:由康桥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康桥 =剑桥,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浏览图片)
2、作者简介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散文家。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足的家庭,是
家中的独子, 原名徐章垿。 因为小的时候, 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 替他摩过头,并预言 “此人将来必成大器 ”,后改名徐志摩。 1916 年考入北大,与 16 岁的张幼仪结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期间邂逅了林徽音。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作家。被胡适誉为 “中国一代才女 ”。她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丈夫梁思成(梁思成,建筑
学家,梁启超的儿子。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
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 她的文学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1922 年 3 月,与张幼仪离异, 8 月回国。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 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陆小曼
并相恋。 1926 与陆小曼结婚。 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
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
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
世界。
专业资料
word 文档
1 / 4
专业资料
word 文档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徐志摩远涉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 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贮满诗意的新生活。 他曾动情地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的胎?
三、指导朗读
1、听朗读带,正字音。
河畔 pàn 荡漾yàng 青荇 xìng 榆阴yú 揉碎 r óu 浮藻 z ǎo
长篙gāo 漫溯 s ù 斑斓 l án 笙箫shēng xi
āo
2、学生自由朗读(
2 分钟)
3、指名朗读
4、体会、找差距
①感情: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
5、指名朗读,注意感情与节奏。
6、齐读,品味感情。
四、整体感知
1、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1928
明确:依依惜别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 “别”。诗歌记下了诗人
年秋重到英国、 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没
有“只恐双溪舴艋舟
”的重量 “没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长度)
2、问 : 除了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情感有没有变化?
明确:第 1 节— — 难舍难分,第
2、3 节— — 欢喜和眷恋,第
4节— — 沉醉,
第 5 节— — 激动不已 (第五节作者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在那一瞬间,他忘了自己要离开,他很愉悦。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要离别康桥而去了完全忘情了。
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到了高)潮 ,第 6 节— — 情绪低落, 第 7 节— — 难舍难分
3、但是诗人放歌了吗?(没有。) 你怎么看出来的?(但我不能放歌。)
4、我为什么不能放歌呢?
明确: — — 但是作者突然意识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 而且是悄悄的离去,他的那种无奈,依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