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城市发展史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段,北纬 31°14’-32 °37’,东经 118°22’ -119 ° 14’,总面积 6515.74 平方公里。跨越黄金水道——长江,东距长江入海口 340 余公里,自六朝以来一直是滨江通海的港口城市。南京古城(本文中所指南京古城以明城墙
为界定要素,以护城河、秦淮河、金川河及玄武河东北岸为界,总面积 49.75 平方公里的范围)地处江南,坐落于以中山陵为主峰的宁镇山脉的核心地带,属于丘陵城市。其三面环山,西面临江,城区内尚有雨花台、钟山、幕府山等山丘,多处水域或
穿越、或依附、或环绕。城北部是幕府山脉,其西端的狮子山被明城墙包围于城内;东部是钟山,余脉向城内延伸,由龙广山(富贵山)、小九华山、北极阁山、鼓楼小山、石头山等成为古城的东西方向轴线并直接导致古城中央地势较高;玄武湖地处钟山与幕府山之间,与长江共同构成古城的西北部防线;南部的聚宝山(雨花台)是古城的对景山脉,西南部的三山与白鹭洲是
南京的休闲美景之地;内外秦淮河更是南京文化发展的母亲河。 2 、水系的演变在远古时期 (约 6500-300 万年前的第三代时期),长江、秦淮河等就渐渐发育起来。长江也称大江,是南京古城重要历史地位得以呈现的重要保证,其发展演变与南京在不
同朝代建城位置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长江河床由于冲淤频繁,岸线及河水河床都常有变迁:南唐以前,长江水从石头城下流过,才有“石头城凭长江天险”之说,后来江水西移,逐渐变成目前的河岸状况。
礼制的主要内容是尊卑有别。 《周礼· 考工记》 的 《匠人》 营国制度 , 则是礼制观念的集中体现 , 它对城邑规模、 规划形制、 城邑数量、 布局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对于王城形制 , 它规定 : “匠人营国 , 方九里 ,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
秦淮河又名淮水,与南京古城外部防御、内部发展都有着重要关联。不同朝代在建设南京城时或多或少都对秦淮河做出改造和利用。秦淮河自南京武定门外分成两股,一股为干流,称为外秦淮河,另一股称内秦淮河,内秦淮河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 ,北支即古运渎。南唐以前,长江在石头城下流过时,秦淮河就在附近入江,后来江水西移,秦淮河就沿着较深的残留江道往北流入长江。秦淮河有多条支流,先后多为人工开凿:三国孙吴时期,东凿青溪以为护城河,西凿运渎作为从长江向宫城运输的通道;五代杨吴筑城时填了部分青溪,又沿城墙周围筑城壕;这些大小河道分支相互连通,皆向南汇入秦淮河,而成为秦淮河水的城内分支。
玄武湖又称后湖,湖内有 5 座人工岛,系疏浚湖泥堆筑而成,湖水主要纳紫金山西坡来水。西、北与十里长沟、护城河相接,通过金川河汇入长江,南侧为泄水口,经珍珠河汇入秦淮河。历代多成为南京古城的护城河,同时也是王侯将相的游览胜地。近年来由于公园旅游开发、单位占用等原因湖面面积大幅下降。莫愁湖,因相传六朝时莫愁女居此而得今名。是秦淮河与长江原交汇处残留水道形成, 成湖年代较晚,至北宋方见于记载。 后世变迁至今,
其岸线水域在近些年的城市化过程中也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3、山体及城市绿化的变迁约 1.3 亿年到 6500 万年的燕山及其他地壳运动,改造了南京附近的原有山地,形成了今南京地区的主要山岭。在约 6000 年前,受地壳运动、海水起降影响,长江两岸河漫滩逐渐形成雨花台等 50-60 米高的长江三级阶地,清凉山
等 35-45 米高的二级阶地和其他 12-20 米高的一级阶地。这些不同高度的阶地受流水冲刷逐步形成当今南京的山川形势。 山体在近千年没有太多变化,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 尤其是近现代, 推山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 以南京古城
中心区的五台山为例,从民国开始,山顶建设体育馆,建国后体育馆规模扩大,其山体北侧的绿化又受到很大破坏, 目前的五台山已只是南京市体育中心而难见山的痕迹了。
城市绿化方面, 古代城市绿化除了行道树、 城郊景观等少数绿化形式可供大众共同欣赏外, 主要都是皇族、 官员的私家游乐场所。 比如孙吴时期筑建邺城时于城北建后苑(又称建平园) ,作为皇家苑囿和宫廷禁卫园地,又引运渎之水建
设太子的御花园,称太子西池;六朝时国力逐渐强盛,兴建皇家苑囿 20 余处,
主要分布于玄武湖畔、青溪、秦淮河沿岸以及钟山南麓,其景色佳丽之处,几尽为皇家占为游乐场所;明代建设更多,从分类
来说就有皇家苑囿、私家园林(如瞻园是中山王徐达府邸) 、城郊风景名胜(牛首山、白鹭洲等等) 。民国至现代逐渐产生真正
意义上的城市绿化公园与公共广场,在此不一一细述。
南京古城城市建设格局的发展演变及特征。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 著名古都。政
区建制的历史 , 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六世纪。 春秋时棠邑、濑渚开始建城,经东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