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并不矛盾的人生选择.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隐与仕——文人并不矛盾的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文人的隐与仕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从姜太公钓鱼看古代文人的隐与仕 2.教学难点:文人隐与仕的选择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恐须臾间, 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 谁知我心焦。 ——阮籍《咏怀诗》 • 隐逸背后,是道义坚持。伯夷和叔齐是如此,之后作为文人 楷模的陶渊明也是如此。隐逸,成为士人眼中对抗政治污浊、坚 持个人情操的方式;隐逸者,也成了世人心目中的高洁之士。 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 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郭象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仕和隐对于文人来说是一种并不矛盾的选择,所谓“邦有道 则仕,邦无道则隐”。文人的这种心理,其实一直是儒家“达则 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反映。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本小节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的清流》,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 《中国隐逸文化史》,杨朝云,云南大学出版,2004 年版。 4. 《秦汉士人隐逸思想研究》,谭慧存,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5. 《隐士的此岸情结—魏晋隐士之“隐》,王玲娟,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年。 6.王永波,姜子牙“直钩垂钓”或始自中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10 日第A05版。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